学习内容:
【原文】
四年(丁卯,公元427年)
春正月辛巳,帝祀南郊。
乙酉,魏主还平城。统万徙民在道多死,能至平城者什才六七。
己亥,魏主如幽州。夏主遣平原公定帅众二万向长安。魏主闻之,伐木阴山,大造攻具,再谋伐夏。
山羌叛秦。二月,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武始诸羌,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羌人执昙达送夏;吉毗为羌所击,奔还,士马死伤者什八九。
魏主还平城。
乙卯,帝如丹徒,己巳,谒京陵。
初,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
三月丙子,魏主遣高凉王礼镇长安。礼,斤之孙也。又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丁丑,魏广平王连卒。
丁亥,帝还建康。
戊子,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卒。
秦王炽磐以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乐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西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赤水。
夏四月丁未,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来聘。
庚戌,以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前刺史杜弘文。弘文有疾,自舆就路;或劝之待病愈,弘文曰:“吾杖节三世,常欲投躯帝庭,况被征乎!”遂行,卒于广州。弘文,慧度之子也。
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安。魏主欲乘虚伐统万,简兵练士,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等将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将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将精骑三千为前候。素,遵之子也。五月,魏主发平城,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督诸军镇大碛以备柔然。辛巳,济君子津。
壬午,中护军王华卒。
魏主至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群臣咸谏曰:“统万城坚,非朝夕可拔。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克,退无所资,不若与步兵、攻具一时俱往。”
帝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必不得已,然后用之。今以步兵、攻具皆进,彼必惧而坚守。若攻不时拔,食尽兵疲,外无所掠,进退无地。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彼见步兵未至,意必宽弛;吾羸形以诱之,彼或出战,则成擒矣。所以然者,吾之军士去家二千余里,又隔大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故以之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余矣。”遂行。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魏主至统万,分军伏于深谷,以少众至城下。夏将狄子玉降魏,言:“夏主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定,定曰:‘统万坚峻,未易攻拔,待我擒奚斤,然后徐往,内外击之,蔑不济矣。’故夏主坚守以待之。”魏主患之,乃退军以示弱,遣娥清及永昌王健帅骑五千西掠居民。
魏军士有得罪亡奔夏者,言魏军粮尽,士卒食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宜急击之。夏主从之。甲辰,将步骑三万出城。
长孙翰等皆言:“夏兵步陈难陷,宜避其锋。”
魏主曰:“吾远来求贼,惟恐不出。今既出矣,乃避而不击,彼奋我弱,非计也。”遂收众伪遁,引而疲之。
夏兵为两翼,鼓噪追之,行五六里,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晦冥。宦者赵倪,颇晓方术,言于魏主曰:“今风雨从贼上来,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日。”
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贪进不止,后军已绝,宜隐军分出,掩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
魏主曰:“善!”乃分骑为左右队以掎之。
魏主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拓跋齐以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齐,翳槐子玄孙也。
魏人乘胜逐夏主至城北,杀夏主之弟河南公满及兄子蒙逊,死者万余人。夏主不及入城,遂奔上邽。魏主微服逐奔者,入其城;拓跋齐固谏,不听。夏人觉之,诸门悉闭;魏主因与齐等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上,魏主乘之而上,仅乃得免。会日暮,夏尚书仆射问至奉夏主之母出走。长孙翰将八千骑追夏主至高平,不及而还。
乙巳,魏主入城,获夏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数,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颁赐将士有差。
初,夏世祖性豪侈,筑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厉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穷极文采。魏主顾谓左右曰:“蕞尔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
得夏太史令张渊、徐辩,复以为太史令。得故晋将毛脩之、秦将军库洛干,归库洛干于秦,以毛脩之善烹调,用为太官令。魏主见夏著作郎天水赵逸所为文,誉夏主太过,怒曰:“此竖无道,何敢如是!谁所为邪?当速推之!”
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足罪也。”乃止。魏主纳夏世祖三女为贵人。
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犹相拒于长安。魏主命宗正娥清、太仆丘堆帅骑五千略地关右。定闻统万已破,遂奔上邽;斤追至雍,不及而还。清、堆攻夏贰城,拔之。
魏主诏斤等班师。斤上言:“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余烬,未有蟠据之资;今因其危,灭之为易。请益铠马,平昌而还。”
魏主不许。斤固请,乃许之,给斤兵万人,遣将军刘拔送马三千匹,并留娥清、丘堆使共击夏。
辛酉,魏主自统万东还,以常山王素为征南大将军、假节,与执金吾桓贷、莫云留镇统万。云,题之弟也。
秦王炽磐还枹罕。
秋七月己卯,魏主至柞岭。柔然寇云中,闻魏已克统万,乃遁去。
秦王炽磐谓群臣曰:“孤知赫连氏必无成,冒险归魏,今果如孤言。”八月,遣其叔父平远将军渥头等入贡于魏。
壬子,魏主还至平城,以所获颁赐留台百官有差。
魏主为人壮健鸷勇,临城对阵,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神色自若;由是将士畏服,咸尽死力。性俭率,服御饮膳,取给而已。
君臣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曰:“《易》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萧何云:‘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
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每以为财者军国之本,不可轻费。至于赏赐,皆死事勋绩之家,亲戚贵宠未尝横有所及。命将出师,指授节度,违之者多致负败。明于知人,或拔士于卒伍之中,唯其才用所长,不论本末。听察精敏,下无遁情,赏不违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无宽假。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而复悔之。
九月丁酉,安定民举城降魏。
氐王杨玄遣将军苻白作围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水。城中粮尽,民执辅政以降。辅政至骆谷,逃还。冬十月,秦以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南漒。
十一月,魏主遣军司马公孙轨兼大鸿胪,持节策拜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及境,玄不出迎;轨责让之,欲奉策以还,玄惧而郊迎。魏主善之,以轨为尚书。轨,表之子也。
十二月,秦梁州刺史吴汉为群羌所攻,帅户二千还于枹罕。
魏主行如中山,癸卯,还平城。
【原文华译】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
1 春,正月七日,皇帝刘义隆祭祀南郊。
2 正月十一日,北魏主拓跋焘回到平城。统万迁徙来的民众在一路上死亡很多,能抵达平城的,才十分之六七。
正月二十五日,北魏主拓跋焘进入幽州。夏主赫连昌派平原公赫连定率军二万人向长安挺进。拓跋焘接到消息,在阴山伐木,大造攻城战具,准备再次伐夏。
3 山羌背叛西秦。二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左丞相乞伏昙达招慰武始诸羌族部落,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族部落。羌人生擒乞伏昙达,送到夏国;吉毗也被羌人击败,奔还,战士和马匹死伤者十分之八九。
4 北魏主拓跋焘回到平城。
5 二月十一日,皇帝刘义隆进入丹徒,二月二十五日,拜谒京陵。
当初,高祖刘裕富贵之后,命人收藏他微贱时使用的农具以示子孙。刘义隆到了故宫,看了展览,有惭愧之色。一位近侍进言说:“大舜躬耕历山,大禹治水,亲自挖土。陛下不看见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
6 三月三日,北魏主拓跋焘派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拓跋斤的孙子。又下诏,命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
7 三月四日,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8 三月十四日,刘宋皇帝刘义隆回到建康。
9 三月十五日,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去世。
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守乐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守四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守赤水。
10 夏,四月四日,北魏派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为使节回访刘宋。
11 四月七日,朝廷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刺史杜弘文。杜弘文正在生病,即刻自己备车上路。有人劝他等病好了再走,杜弘文说:“我家杖节镇守边疆三世(祖父杜瑗、父亲杜慧度,都是交州刺史),一直就希望能够报效朝廷,何况被征召呢!”于是出发,死在广州。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12 北魏司空奚斤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主拓跋焘想要乘虚讨伐统万,遴选兵马,训练士卒,给诸将各自分配作战任务,命司徒长孙翰等率三万骑兵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拓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人护送攻城装备,将军贺多罗率精骑三千人为前方侦察部队。拓跋素,是拓跋遵的儿子。
五月,拓跋焘从平城出发,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都督诸军,镇守大碛,以防备柔然。
五月九日,拓跋焘从君子津渡黄河北上。
13 五月十日,刘宋中护军王华去世。
14 北魏主拓跋焘抵达拔邻山,筑城,舍弃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
群臣都进谏说:“统万城墙坚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攻陷的。如今轻车进讨,进不可克,退无辎重,不如与步兵一起,带着攻城装备前往。”
拓跋焘说:“用兵之术,攻城最下。逼不得已,才会攻城。如今让步兵携带攻城装备一起前进,敌人必定惧怕而坚守。如果不能及时攻下,粮食吃尽,兵士疲敝,城外又抢不到粮食,那就进退无据。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下,敌人看见步兵没来,一定宽心大意;我再假装羸弱以诱之,他或许会出城作战,那就被我擒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军士兵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大河,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形势。所以,用这些轻骑兵,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余矣。”于是前进。
15 六月一日,日食。
16 拓跋焘抵达统万,分军埋伏于深谷,以小部队抵至城下。
夏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听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赫连定(正在攻打长安)回来救援,赫连定说:‘统万城池坚峻,不易攻拔。待我生擒奚斤,然后再慢慢回来。内外夹击,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夏主坚守城池以待之。”
拓跋焘听了,很忧虑,于是退军以示弱,派娥清及永昌王拓跋健率骑兵五千向西,抢掠居民。
北魏军士有因犯罪逃奔夏国的,说北魏军粮食吃尽,士卒都吃野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应该急行攻击。夏主赫连昌听从,率领步骑兵三万人出城。
长孙翰等都说:“夏兵难以攻陷,应该避其锋芒。”
拓跋焘说:“我兴师远来,就是求战,唯恐他不出。如今他既然出来,我避而不击,鼓舞他的斗志,削弱我的士气,这不是好计策。”
于是集结部众,假装逃遁,引诱夏兵,并消耗他们的体力。夏兵分为两翼,鼓噪追击,追了五六里,有风雨从东南来,飞沙走石,暗无天日。宦官赵倪,颇懂得一些方术,对拓跋焘说:“如今风雨从敌军方向来,我们面对风雨,而敌人顺风,这是天不助我;况且将士饥渴交加,愿陛下避免作战,以待后日。”
崔浩呵斥他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能改变计划!敌军贪进不止,后军已绝,正应该出动各埋伏的部队,出其不意,掩击他们。刮风下雨,只看人怎么利用,岂有常理!”
拓跋焘说:“善!”于是分骑兵为左右队,互为掎角。
拓跋焘战马失蹄,坠马,几乎被夏兵俘虏。拓跋齐挺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拓跋焘再次飞腾上马,刺夏国尚书斛黎文,杀了他,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箭,仍然奋击不辍,夏兵大溃。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乘胜追击赫连昌,一直追到统万城北,杀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及侄子赫连蒙逊,死者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入城,于是逃奔上邽。拓跋焘微服追击,进入统万城;拓跋齐固谏,拓跋焘不听。夏人察觉,关闭全部城门;拓跋焘与拓跋齐等进入夏国皇宫中,得妇人裙,绑在铁槊上,拓跋焘以此爬上城墙,翻墙出城,才逃得一命。这时天黑了,夏国尚书仆射问至保护夏主赫连昌的母亲出走,长孙翰率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追到高平,不能追上,回统万。
六月三日,拓跋焘进入统万城,俘虏夏国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计,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颁赐将士,各有等差。
17 当初,夏世祖赫连勃勃性情豪华奢侈,筑统万城,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宽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硬程度,可以用来磨砺刀斧。台榭壮大,都雕镂图画,再以锦绣装饰,穷极文采。北魏主拓跋焘看了,回头对左右说:“蕞尔之国,而用民如此,想要不亡,可能吗?”
俘虏夏国太史令张渊、徐辩,仍让他们做太史令。找到之前被夏国俘虏的故晋将毛修之、西秦将军库洛干,将库洛干送回西秦,因为毛修之善于烹调,任用为太官令。拓跋焘见夏国著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字,赞誉夏主赫连勃勃太过,怒道:“竖子无道,怎敢如此!这文章谁写的?应当速速推出去办了!”
崔浩说:“文士褒贬,大多言过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足为罪。”于是停止。拓跋焘纳夏世祖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18 北魏司空奚斤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还在长安对峙。北魏主拓跋焘命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骑兵五千人在函谷关以西地区攻略土地。赫连定听闻统万已被破,于是逃奔上邽。奚斤追击,到了雍县,没能追上,还师。
娥清、丘堆攻打夏国贰城,攻拔。
北魏主拓跋焘下诏,命奚斤等班师。奚斤上疏说:“赫连昌逃亡到上邽自保,纠合残余的部众,但还没有巩固根据地的资源。如今乘其危殆,消灭他比较容易。请给我增加铠甲马匹,让我讨平赫连昌之后再还师。”
拓跋焘不许。奚斤坚持要求,于是批准,给奚斤一万人,派将军刘拔送马三千匹,并留娥清、丘堆和奚斤一起攻打赫连昌。
六月十九日,拓跋焘从统万东还,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假节,与执金吾桓贷、莫云留下镇守统万。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19 西秦王乞伏炽磐回到枹罕。
20 秋,七月七日,拓跋焘抵达柞岭。柔然入寇云中,听闻北魏已攻克统万,遁去。
21 西秦王乞伏炽磐对群臣说:“我知道赫连氏必定成不了事,所以冒险归降魏国,如今果然就像我说的一样。”八月,派他的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入贡于北魏。
22 八月十一日,北魏主拓跋焘回到平城,将所缴获的战利品颁赐给留台百官,各有等差。
北魏主拓跋焘为人,壮健鸷勇,临城对阵,亲自冒着乱箭飞石,左右死伤相继,他神色自若。由此将士畏服,都愿为他拼尽死力。他生性俭朴,服装、用品、饮食,够用就已满足。
群臣建议加高京城城墙,并扩建宫室,说:“《易经》说:‘王公设立险要,以守其国。’又,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不壮丽,不足以显示威严。’”
拓跋焘说:“古人有言:‘国家安全,在于君王的品德,而不在于城池的险峻。’赫连勃勃蒸土筑城,而我灭了他。岂在城墙呢?如今天下未平,正需要民力,土木工程之事,我从来不愿意去做。萧何的话,并不正确。”
拓跋焘认为财政是军国之本,不可轻易浪费。至于赏赐,都是给阵亡将士家属和有战功的人,亲戚贵宠不会无缘无故得到赏赐。命将出师,事先指授方略,不按他说的去做的,大多失败。明于知人,经常能在普通士兵之中,选拔出将领,唯才是举,不论关系背景。听察精敏,下面的人没法欺瞒他,赏赐的时候,不会遗漏低贱的人,处罚的时候,不会避开亲贵,就算他非常宠爱之人,也绝不宽纵包庇。他常说:“法律,朕与天下共同遵守,怎敢轻视。”但是,他性情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刚把人杀了,之后又后悔。
23 九月二十六日,安定居民举城投降北魏。
24 氐王杨玄派将军苻白包围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炎。城中粮尽,居民逮捕出连辅政投降。出连辅政走到骆谷,逃回。
冬,十月,西秦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北魏主拓跋焘派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节策,拜杨玄为都督荆州、梁州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到了边境,杨玄不出迎。公孙轨责备他,准备奉策而回,杨玄惧而郊迎。北魏主嘉勉公孙轨,任命他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之子。
25 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为群羌所攻,率居民二千户回到枹罕。
26 北魏主拓跋焘前往中山。十二月四日,返回平城。
【学以致用】
01,传承到底需要传承些什么呢?
初,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
第二代人与第一代人的最重要的差别,在于背景和条件不同
第二代人缺少第一代人那种时代背景,那种创业之艰辛的环境
就像刘裕和刘义隆
这是农民与皇帝的差距,他们所处的环境,对手,面对的各项问题,完全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传什么好呢? 这是值得思考的
比如:传承老物件、老照片
这个是可以有的,就像刘裕收集當年的农具一樣
但這些還不夠, 毕竟第二代不经常使用这样东西,也就感动一时,不会一直感动
再比如:经营之道,方法论
这个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代虽然没有第一代的背景和条件,但是,二代有新时代下的新科技,和新的技术
比如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管理等
就像我们新中国第一代创始人们,他们给我们总结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在此思想指导下,第二代,第三代,直到后面N代,都会与时俱进
因为有这个思想脉络线在指导,同时也有新的目标在引领,我们自然会传续的很好。
从国家层面来看,案例,秦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目标引领,再加上机制,以及广纳人才。
从家族层面来看,案例,曾国藩家族, 我个人体会是曾国藩留下的文字,家书,家风的传承
以上这些,包括创始人的历史事迹,文字,思想理念,故事等等,都是属于创始人文化
但是,对比着来看刘宋王朝
刘裕只留下自己发迹之前的农具,以展示自己當年是如何的艰辛创业的,这些对后面子孙来讲,也就惭愧一下,一转身,都不用两杯酒下肚就可能忘记了
可如果创始人不仅有以上这些事迹和物件,并且给后代留下了创业的经营方法论,那对于后代来讲,就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比如,教员给我留下的“根据地思维”,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你如果是创业者,仔细体会下,以上观点,都能让你产生新的思考并指导你行动。
所以,传承传什么呢?
创始人真正的智慧,理念,和修养。
02,创业成功真的有一半是运气啊
这里指的是,你不要半路被干掉了
你看拓跋焘,差点丢掉性命
當年的刘邦,曹操,包括后面的李世民,都一样
最可怕的就是很小的意外,但却是“黑天鹅”级别,哪就没以后了
03,公司领導人的認知決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与规模
五胡十六国时期,每个开疆拓土的领导人,他们的认知,比同期的其他领导人看起来就是要深刻。
我们看拓跋焘的这些话就能体会到这里面的区别
拓跋焘说:“古人有言:‘国家安全,在于君王的品德,而不在于城池的险峻。’赫连勃勃蒸土筑城,而我灭了他。岂在城墙呢?如今天下未平,正需要民力,土木工程之事,我从来不愿意去做。萧何的话,并不正确。”
所以,對於一些领導人来讲,一整年都在忙,都没有时间学习,看书看不进去,出门学习又离不开公司,这种现象就很危险。因为认知迭代慢,就会被其他高认知的对手或者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