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读白居易这首诗,发现他是个特别喜爱春天、喜爱自然的人。
从“长恨春归无觅处”可以知道他不但惜春,还想觅春。也许这一次,他就是因为觅春才来到大林寺的,果然有新发现:时值四月,别处的花都谢了,可这里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所以他惊喜地要写诗告诉人们:春天藏到这里来了,喜欢春天的人快到这里来吧!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 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
田野生机一片,稻田波光粼粼,蒙蒙细雨中连惯于悲啼的杜鹃,也一改悲音,充满了无限的欢欣。
后两句写人事:人们都忙着各种农活,突出乡村四月的忙碌气氛。
整首诗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这样一幅美丽的天然生活图画,谁愿意熙熙攘攘,过那忙得忘了自己的喧嚣生活呢?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刚刚下过一场细雨,天又放晴了。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瞬间变得更加明净了。
再也没有恼人的柳絮随风飘飞,只有那向日的葵花正朝着太阳灿烂开放。
这首诗语言浅显,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镜头。“乍”、“转”、“起”、“倾”,四个词语的使用,使景物鲜活生动起来,让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
阮阅《眼媚儿》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作品。一弯斜月挂在高楼上,月色里,杏花白着脸,怕冷似地抖动着。天边一行征雁飞过,一对燕子在帘边呢喃,空气中飘着画角的袅袅余音。
怀念中的佳人,此刻在春风中怕是默默无语,她那秋水一般澄澈的眼睛,和淡淡的远山一般的眉毛,该是和从前一样吧。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以景抒情,用怀想对方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深情,语淡情深,别具风格。
宋祁《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炼字有方,一个“闹”字,别开生面,红杏开在枝头,视觉上的春天被牵到了听觉上,不但让人看到一树的红艳,也仿佛听见了蜂蝶、雀鸟争春的喧闹。作者也因此赢得“红杏尚书”的美名。
而浮生长恨,千金一笑,表现了作者潇洒的性格、落拓的襟怀。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读这阕词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有追求,就一定得付出;要达到目标,就一定得作出牺牲。
登高望远,一片春意,视线往往先被远处吸引。见到芳草生于天际,愁绪也就悄悄地在心头涌起。不想芳草一路从天边弥漫至眼前,愁绪也就越来越浓了。
或许除了怦然心动的他/她,还有其他什么东西能让自己长大,那便是心中渴求的理想,期待中自己未来的样子。
王国维便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而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第二境。
最后一句,与君共勉:春暖花开,莫要辜负四月好时光!
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花依旧,物非昨,人间万事俱消磨。 樽前且尽一杯酒,莫思秋霜叶如何
晚春夜雨》 户户灯火暗, 家家雨中眠。 我却不敢睡, 能把春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