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菲战机相遇,以色列油轮被劫,俄乌互轰6小时,美国顾头不顾尾

中菲战机在南海相遇,小马科斯围堵中国不罢休?以色列油轮再被劫持,巴以冲突何时迎来结局?俄乌互轰6小时,泽连斯基疲态尽显,

中菲战机在南海相遇,小马科斯围堵中国不罢休?以色列油轮再被劫持,巴以冲突何时迎来结局?俄乌互轰6小时,泽连斯基疲态尽显,美国难以掌控全局?

中菲战机遭遇,南海局势风雨欲来

在最近一段时间,南海的区域局势并不稳定,在前段时间的频繁挑衅之后,菲律宾并没有让中菲关系缓和下来,而是拉盟友为其“撑腰”,在南海进一步对中国施压。

11月21日时,菲律宾就与美国一同举行了在南海区域的海空联合巡逻;11月25日,澳大利亚又派遣一艘护卫舰与一架侦察机来到南海,与菲律宾举行的两国历史上的首次海空联合巡逻。

这个“史上首次”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这意味着菲律宾背后所站着的不再只是美国一国,而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这一机制的成员正追随美国积极干涉南海局势,试图以共同扶持菲律宾的方式来分摊美国所承担的战略压力,共同围堵与遏制中国。

但在这场澳大利亚与菲律宾的联合巡逻中,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根据菲律宾军方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特立尼达11月26日公布的消息,当天,两架菲律宾A29B“超级巨嘴鸟”攻击机在南海上空执行与澳大利亚的联合巡逻任务时,遭遇到了两架中国战斗机,但是双方之间并没有发生接触,中方战机只是绕行菲律宾飞机,而后继续沿航线飞行。

事后,外界纷纷猜测此次遭遇有特殊的深意,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在11月26日的一篇报道中就分析推测称,中国在此次联合巡逻之前就指菲律宾借助外部势力在南海巡逻、煽动事端;菲律宾也指责中国在南海有“扩张活动”,因此,中菲战机的遭遇很可能是中国在警告菲律宾方面不要再扩大事端。

此外,在这次联合海空巡逻之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刚刚于25日发文大肆吹嘘菲律宾与澳大利亚合作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种嚣张气焰也很可能引发中国不满,因而派遣战机干扰菲律宾方面的空中活动。

这些推论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面对菲律宾的轮番挑衅,中国不可能无动于衷,中国一定会以实际行动来反制菲律宾的嚣张气焰;但是这次双方之间没有发生接触的空中相遇,却不太可能是中国反制行动的一环,而更可能是一次巧合。

根据特立尼达提供的飞行区域地点来看,当时这两架飞机正位于中国南沙群岛附近,随着中国近些年在南海区域的控制能力发展,该区域已经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常规巡逻地区,介于中方战机并没有贴近观察或者驱离菲律宾战机,当时二者很可能只是巧合相遇,中方战机在绕行确认对方没有威胁之后,就继续执行自身的巡逻任务,并未做出理会。

而且当时正执行飞行任务的菲律宾“超级巨嘴鸟”攻击机是一种速度较低的螺旋桨飞机,中方应对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派出海军航空兵的喷气式战斗机前往拦截警告,因为速度极快的喷气式战斗机在接近低速螺旋桨飞机时会被迫放慢速度,贴近失速的边缘,这对于中国官兵的自身安全有巨大隐患。如果中方真的有心拦截,完全可以派遣部署在南海区域的运8系列运输与侦察机前往拦截,该机的低速性能较为稳定,可以有效应对菲律宾方面战机。

总而言之,中国现在还没有参与到南海局势的升级之中,目前仍旧只是菲律宾在单方面升温南海局势,但在菲律宾的行动结束之后,我们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中方的反制行动。

以色列油轮遭到劫持,巴以冲突或有扩大趋势

在南海局势持续升级之时,地球另一边的巴以冲突也仍在不断扩大,虽然以色列与哈马斯方面达成了停火协议,让加沙地带本身的局势温度稍有降低,但这场冲突的扩大效应已经导致了数起在亚丁湾海域发生的海上袭击与劫持事件。

此前的11月19日,也门胡塞武装就袭击并扣留了一艘据称与以色列有关的“银河领袖”号汽车运输船;11月26日时,一艘名为“中央公园”号的油轮又在亚丁湾海域的也门海岸附近遭到劫持。

据美联社11月26日援引美国官员透露的消息报道称,这艘“中央公园”号油轮由国际航运公司“黄道海事”所运营,船上载有包括土耳其、越南、保加利亚、印度、俄罗斯、格鲁吉亚与菲律宾籍在内的22名各国船员,以及满满一船磷酸。

虽然当前还没有组织宣称为此次劫持事件负责,但外界普遍怀疑是此前劫持了“银河领袖”号的胡塞武装再度出手,因为这艘“中央公园”号与“银河领袖”号类似,背后所属的公司都有犹太亿万富翁的股份存在,而且这些亿万富翁常年为以色列极右翼力量提供资金支持。

若真是也门胡塞武装再度劫持船只,则表明中东区域的局势正在急剧恶化,巴以冲突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为一场涵盖整个中东区域的区域性战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包含其他国家成分的船只被中东国家以反对以色列的理由劫持,以色列身上的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整个事态也会愈发复杂难以处理。

现在冲突各方,包括站在以色列背后提供支持的美国,都应该重视起冲突扩大的迹象,尽快解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促使以色列与哈马斯双方彻底停火、恢复区域局势稳定,否则,最终其他中东国家参与到战争之中,美国会彻底失去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与对巴以冲突的掌控,

甚至在区域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还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两难之境,失去自己的国际霸权,因为美国当前不只介入着巴以冲突,还在俄乌冲突中支持着乌克兰,而近期乌克兰的处境并不算好。

俄乌对轰,乌克兰陷入劣势

在近期,美国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巴以冲突之时,压力大减的俄罗斯就对乌克兰发起了冲突升级以来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攻势。

在11月26日时,至少75架俄军无人机对乌克兰方面展开了长达六小时的空袭,袭击目标主要集中在基辅与周边区域。在这场六小时攻防中,乌军宣称击落了75架无人机中的74架,但基辅市区内的民众仍旧听到了多次爆炸,有至少五人在无人机袭击中受伤——很显然,乌克兰官方宣称的拦截数量要远高于其实际拦截量,此次俄军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给乌克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作为回应,乌克兰也对俄罗斯发起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但规模相较于俄方的袭击要小得多。根据俄罗斯国防部1月26日公布的消息,约有24架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莫斯科、图拉、斯摩棱斯克和布良斯克等地,但这些无人机均被俄罗斯防空部队击落,只有一架无人机残骸击中了一栋住宅楼,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由于无人机的袭击地点包括莫斯科,莫斯科地区的三个机场还一度被迫实施航班限制,这给俄罗斯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不过,在这一轮对轰之中,俄罗斯仍旧占据明显的优势,这也显示出了美国在大力支持以色列、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之后,乌方已经逐渐乏力,俄罗斯自身仍然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防空导弹与无人机,但乌克兰方面却完全依赖于西方援助,即便在防空密度最高的基辅地区,只要俄罗斯无人机的规模足够大,也已经能够突破乌克兰的防空网络。

接下来,俄军可能会派出更多无人机去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导弹,这种消耗速度与西方的援助速度完全不成正比,一旦乌克兰的导弹耗尽,基辅将会门户大开,俄罗斯可以在整个冬季袭击基辅的战略目标,进一步降低乌克兰的抵抗意志。

对于这种现状,乌克兰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完全是无能为力,因为当前以色列的防空导弹需求远高于乌克兰,其原著优先度也远远高于乌克兰,美国只能将国内的防空导弹优先运往以色列,同时从欧洲寻求其他援助来帮助乌克兰。

但欧洲各国在过去一年多的军事援助中也基本被掏空了家底,很难有更多的防空装备可以送往乌克兰,在这个冬季,整个乌克兰的防空火力会比去年弱得多,乌克兰的断电停暖也可能会比2022年冬季更加严重。

在如此局势之下,除非直接放弃乌克兰,否则美国将会陷入真正的两难之境,在中东与乌克兰这两个泥潭的共同作用之下,失去自己一直以来所维护的国际影响力,彻底走上衰落之路。

美国在中东即将进入“首尾难顾”的阶段

但在当前,美国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拜登仍旧将扩大军援视作解决外部危机的方法,试图以扩大援助以色列的方式加速结束巴以冲突,从而让美国重新稳定略重心,维护自身的全球霸权。

在10月20日时,白宫就要求美国参议院取消其最新补充预算请求中的限制,为以色列提供更多的高性能美国武器,同时减少国会对援助的监督。

此外,这一请求还提议修改美国管理“以色列战争储备物资”的政策,这是一个位于以色列的美国武器库,其中存有大量武器弹药,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应对区域冲突时所建立,拜登政府希望国会放松对这些战略储备物资的监管,为以色列开放更多的武器购买机会。

但这种措施根本不可能解决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外部困境,反而有可能导致巴以冲突进一步延长,使美国长久无法将注意力回归到俄乌冲突中,甚至让美国的整个中东战略失败,在中东地区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

因为美国在中东并不只有以色列一个盟友,除了以色列之外,美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当前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厌恶正在不断增加,继续支持以色列意味着美国可能要放弃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盟友关系。

在半岛电视台11月26日的一篇报道中就严厉警告称,当前中东各国对美国的敌意正与日俱增,美国在中东地区已经失势在即。

美国《外交》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也认为,当前的巴以冲突是美国在该地区战略的最严重挑战,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遏制以色列的激进行为,以及控制战争涉及的更广泛地缘政治影响,则美国会失去自身在中东地区对抗和威慑该地区其他对手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曾经帮助美国对抗伊朗等国的盟友,会跳反到美国对立面,而没有立足之地的美国,不可能单独支撑中东战略。

甚至连美国国内的民意都已经站在了拜登政府的对立面,据路透社11月份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当前只有33%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在巴以冲突中支持以色列,而不是充当中立调解者或支持巴勒斯坦;同时,仅有31%的美国受访者支持向以色列出口武器,反对的比例则高43%。

在如此情况下,拜登继续推动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将会导致中东各国强烈反弹,国际油价可能会因此高涨,美国国内的民众的反对声浪也会进一步加剧,拜登自身将因此失去2024年大选的获胜机会。

拜登政府最好尽快认清现实,停止对以色列的扩大军事援助,并发挥自身影响力重新平衡中东局势,否则反噬到来之时,拜登政府不会有任何反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