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清朝帝后陵的明楼、大殿、宫门上的三块匾上的字都是铜镀金的,厚度有约3毫米,上面有

清朝帝后陵的明楼、大殿、宫门上的三块匾上的字都是铜镀金的,厚度有约3毫米,上面有小孔。每个满汉字都用小铜钉钉上。我见过这些铜字。东陵收藏过几个满文铜字,在文物库房里,我曾管文物库房23年。皇宫等处的匾也这样。字也是铜的。但现在维修古建,匾上的字还是铜镀金的吗?

《文物保护法》明明规定修缮要保存原状,人人都知道。为什么不那样做呢?许多原建筑上有吻链,为什么不安呢?是没材料吗?清朝时都有铜料,现在更有。是没技术人员吗?不会吧?这些情况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不会不知道吧。

用木门铜帽代辇铜镀金门钉帽;用琉璃瓦钉帽代替铜镀金瓦钉帽;原门、窗、槅扇都安铜面叶、铜镀金铺首,现在修缮几乎都不安;写的字代替镀金铜字;大殿前的鼎式炉、铜鹤、铜鹿一律不设;双层菱花心改为单层菱花心;斗栱处的檐网、天花支条处的铜棚网修缮陵寝时几乎都不安;该用金箔帖金的用铜粉或钛金……长期修缮总做“减法”,长此以往,原本金碧辉煌的价值打个比方,原来值一千万,由于总抽份量,减剂子,到最后值一万了。由皇家建筑变成地主家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