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后,重视发展经济,振兴文化,永乐年间明朝的国力鼎盛,百姓安居乐业。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朱棣决定找人撰写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籍,并取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11095册,大约3.7亿字,光是参与撰写的人员就达到了3000余人。 这本典籍内容涉及范围特别广,收录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僧道等各领域的文献,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传世经典并没有很好地流传下来,没有很多人看到如此优秀的古书典籍。 如果你对《永乐大典》或者其他古书比较感兴趣,不妨多看看今日头条推出的古籍数字化活动,用人工智能改变古籍的存续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胡适曾说过:“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虽然一些古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纸”的脆弱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古籍存续的局限性。 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成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方向,让更多的历史经典更好地留存,以便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