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昨天段超朋友请求我介绍一下清朝帝后梓宫从陵寝隆恩殿移出,到入葬地宫的过程。

昨天段超朋友请求我介绍一下清朝帝后梓宫从陵寝隆恩殿移出,到入葬地宫的过程。

从帝后崩逝到入葬,要举行许多的典礼,如殷奠礼、启奠礼、小祭礼、大祭礼、百日礼,祖奠礼等等,有数十个,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从隆恩殿到入葬就有许多。下面简单说一下。

梓宫在奉移途中,是棺椁头(葫芦头)朝前的,进入陵寝,进入隆恩殿也是棺椁头朝前的,但进入隆恩殿以后,棺椁头要朝前即南。所以进入隆恩殿后要将棺椁调头,来个180度大转弯。这在个别档案中会有记载,有“调头”二字。安放好后,要举行典礼,但不是大礼。到第二天,在隆恩殿正式举行隆重的享奠礼。由皇帝或钦派的亲王代行行礼。在停放在隆恩殿期间,每天都祭祀行礼。

在棺椁从隆恩殿移往方城前芦殿的前一天,在隆恩殿内举行迁奠礼,仍由皇帝或钦派的亲王代行行礼。第二天棺椁从隆恩殿移出,从隆恩殿东侧绕行。

在举行迁奠礼之前,在陵寝门前和方城到陵寝门之间要搭戗桥,即用桩、杆、板搭的比较缓的斜坡,以便抬着棺椁在上面行走。同时在方城前的月台上搭平台,在平台上搭建芦殿。慈安慈禧陵因为陵寝门至方城较近,石五供高出戗桥,所以先不摆五供,入葬后再将炉瓶烛台摆到祭台上。

棺椁从隆恩殿移出后,绕行到陵寝门前,上戗桥,进陵寝门,继续踩着戗桥朝芦殿行走,一直进芦殿,这时棺椁不再调头,而是朝向地宫。将棺椁直接摆放到龙輴上(一种专门用来承载棺椁的小型平板车)。皇帝及王公行礼。退。

第二天,根据钦天监所选的吉时将棺椁缓缓平稳送进地宫。从乾隆帝开始,棺椁进入地宫时,前面由八名太监执灯照明。乾隆帝以前是由八名侍卫执灯前行。

棺椁进入地宫之前,将包着原山吉土的黄绸包由钦定的王公大臣放入金井内。由钦定的王公大臣把香册香宝连箱摆放在册宝座上。等棺椁摆放在棺床的上的葬位上,棺椁头即葫芦头朝北即墙。随后,皇帝或亲王在棺椁前行礼,退出。这时办理丧仪王大臣督率有关匠役安龙山石,关闭石门。大葬礼成。入葬前和入葬后,都要分别遣官告祭太庙、奉先殿、社稷、各陵等。

入葬当天,在隆恩殿举行神牌点主礼,虞祭礼,然后将点过主的神牌用黄舆抬着,由皇帝或亲王护送回京,升祔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