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上记载,孔子回答子路关于修身的问题。孔老夫子讲,修身是“修己以安人”。子路接着问,那其次呢?做到修己以安人之后呢?孔子告诉他“修己以安百姓”。这就是两问,关于这个问题子路问了两遍。之后,孔老夫子告诉他,“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尧、舜这样的大圣人,可能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以还是先做前面那个吧,就是“修己以安人”。很显然,孔老夫子的做法就是“两问不行其难”。后面那个难,前面那个容易,问了两遍,孔老夫子给出两个答案,然后孔老夫子说后面这个太难,连尧和舜这种大圣人想做到这一点都很难。这是孔子给子路一个台阶下,不说这个太难你整不了,这伤人自尊哪!孔子的言外之意是,尧、舜做这个都很难,若是你却要做这个难的,你就是有傲慢心。孔老夫子这样讲,就是让子路选择前面这个容易的。 《论语》上这个故事,孔子和子路师生之间的这一番问答,就是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两问则不行其难”。如果有人关于同一个问题跟你探讨两遍,那么可能你给他推荐的备选方案也是两个,最后应该建议他做那个容易的,而不是建议他做那个难的,这是与人沟通的智慧。 比如说,现在你问我:“什么叫格物?”我回答:“格物就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明白事物。”你问:“还有呢?”我回答:“第二层面是了解人性,理解社会,明白大道。”如果我直接建议你开始反思人性,去理解社会,开始参悟大道,这合适吗?显然不合适,这太难了!你得循序渐进。所以我们一般把这个放后头,先说格物是明白自己,明白他人,明白事物,先把事办明白啊!“两问则不行其难者”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句话谈的是君子与人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都是可操作层面的内容。 欢迎关注:@启予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