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心、道心这两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儒家经典《尚书》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人心、道心这两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儒家经典《尚书》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极其有名,被后代的儒家学者称为十六字真言。可是,到底什么是人心、什么是道心,后代儒家学者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从程颐到朱熹,所谓程朱理学这一系,是将人心、道心割裂的,程颐认为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朱熹《中庸章句序》中说: 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朱熹认为,道心是主宰,人心需要服从于道心,这样才会不出差错。后来,王阳明的弟子徐爱曾就朱熹所说的“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请教王阳明。王阳明的解答是: 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人心和道心,实际上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不是两个,人心只有一个,这颗心受到了私欲蒙蔽就叫人心,没有受到私欲蒙蔽,完全体现天理,体现他出厂状态,那就叫道心。打个比方,就像水,没有受污染之前我们叫纯净水,受到污染之后叫污水,但它都是水,不是两个东西。受污染、受蒙蔽的是人心,没受污染、没受蒙蔽的是道心。这是王阳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