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初,鬼子得知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返回沂蒙中心区之后,随即就对沂蒙山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 在激烈的“扫荡”与“反扫荡”战斗中,山东纵队2旅4团3营九、十连遭到鬼子的偷袭被打散。 这支孤军且战且退,在副营长秦鹏飞的指挥下撤到了和尚崮西侧的山脚。 和尚崮下面有条深沟,里面长满了杂草和荆棘,本来部队准备从这条深沟向西北转移,但侦察员来报告:现在山沟里已拥满了2000多当地群众和沂南县行署的机关人员,如没有部队掩护,当地群众和地方机关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秦副营长果断下令九连、十连停止撤退,迅速抢占和尚崮西侧的无名高地,掩护群众突围! 几千名鬼子和伪军从西面八方包抄过来,在和尚崮周围与百余名八路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和尚崮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所谓的“崮”就是山包上面又长出一截,四周都是悬崖,是沂蒙山区常见的地形。 为了吸引鬼子的注意力,八路军一步一步把敌人都引到了和尚崮上。 两个连的八路军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手榴弹也扔完了,鬼子想要抓活的,就派出汉奸喊话劝降。 这时和尚崮顶上幸存的八路军只剩下赤手空拳的17人,他们宁死不降,摔碎枪支后全都跳下了悬崖。 他们后来被称为“和尚崮十七壮士”英雄群体。 不甘心的鬼子在战场上转来转去,见到牺牲的八路军就用刺刀挨个补刀,怕有未死的伤员还藏在里面。 有一个年轻的小战士,被敌人炮弹震得昏迷了,和几个战友倒在了一起,战友的尸体压在他身上。 鬼子的刺刀穿过了战友的胸膛,刺穿了他的脸,这个小战士愣是一声不吭,等到鬼子撤走,他一个人手脚并用爬下了山,被一位当地的老大娘救了下来,养好伤后又返回了部队。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