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培养了我,但我还是要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这是上海首位高考状元、公费留学生、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袁钧瑛说过的一段话…… 袁钧瑛出生于1958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虽然家庭普通,但袁钧瑛却很争气,她从小就是学霸。 1979年,袁钧瑛以上海高考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复旦大学,前途不可限量。 1982年,袁钧瑛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同年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 不久后,国家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决定公派一批留学生去美国学习,优秀的袁钧瑛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她也是国家重点栽培的对象。 刚出国时,袁钧瑛也是踌躇满志,她立志早日完成学业,回来报效祖国。 到美国后的袁钧瑛进入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人才济济,袁钧瑛每天都不敢休息,整个人都投在了学习和科研实验中。 1989年,经过7年的努力,袁钧瑛获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这之后袁钧瑛又开始深耕,在科研领域不停地耕耘,十年间,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题,她还发现开创性地用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解释了细胞自杀的现象。 此时的袁钧瑛已经成为领域内的精英,享誉科学界,还成为了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 当年和袁钧瑛一起公费留学的人才,很多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袁钧瑛还没有这个想法。 就在这时,哈佛大学又抛来了橄榄枝,想要将他升任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袁钧瑛当然高兴,可是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必须加入美国国籍。 虽然父母给了她很多建议,宗旨是不希望他加入美国国籍,但为了科学实验,为了造福人类,袁钧瑛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放弃中国国籍,并加入美国国籍。 她的理由是:国外的环境比较宽松,对于科研工作者会有大力的扶持,这种扶持既包括金钱上也包括资源上。 当然,虽然袁钧瑛留在美国,可这些年她也经常回国,在各大高校演讲培训,也为祖国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人才。 对于她的选择,网友众说纷纭,有人说科学无国界,只要是造福人类,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也有人将她和钱学森等院士做比较,虽然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家,不然美国为何经常使用各种手段,将优秀的人才留在他们国家呢?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