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大有长进,一向被视为与现代高科技脱节的俄军居然懂得用激光制导加无人机侦察技术摧毁一套美国援助的反炮兵雷达装置!据报道,昨天在位于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州阿夫迪夫卡村的俄军前线交战区,俄军炮兵们在皑皑雪地中竟然掌握了利用加农炮配套的1D22激光目标指示器(LTD)以及一架负责空中侦察的“奥伦”—30俄国国产无人机来协助己方的152毫米口径30F39“克拉斯诺波尔斯”自行榴弹炮(1986年服役)击毁远处大楼建筑内一套隐蔽的美国“休斯”AN/TPQ—36寻火器武器定位系统雷达装置(1982年服役)。作为几乎同时期生产服役的武器装备,这两种武器装备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冷战”竞争状态中科技军工巅峰水平的某些方面,实力不相上下,却在此次乌克兰战场的实战经验中一胜一负,不得不说前苏联的陆战军工重武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那时还是力压美国军工一头的。历史上,苏联与美国在陆战武器上分别朝着激光制导与卫星制导两条截然不同的康庄大道发展而去,前者适合近距离接触作战,而后者适用于远距离炮火打击。成本上,苏联的激光制导技术操作成本远低于依靠雇佣太空卫星扫描而获得目标准确定位的美国卫星制导技术,并且在实战接触中前者更易于灵活操作以及因地因时制宜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这远非24小时才转一圈的空中卫星可为。但美国的卫星制导技术却非常适用于打击敌军大后方的军事基地与重要基础设施,乌军就曾借助“北约”集团的卫星多次成功炸毁/歼灭后方数百公里远的俄军训练营基地或者机场、加油站等重要军事物资设施等,给予了俄军有生力量以及士气物资极大的打击破坏,令对方惶惶不可终日。“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军们、车臣地区的拍段子部队以及克里米亚的多座俄军机场、俄乌边境一侧的俄国后勤物资基地等便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甚至“瓦格纳”集团的老总普林戈津一度差点命丧依靠美国卫星制导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说明卫星制导技术在21世纪新时代于战场上的表现(实际杀伤效果与震慑威力)早就力压苏联的激光制导一头了,足见前者眼光之深、选择之明睿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