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帝国统治疆域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米字旗”迎风飘扬。 大英帝国在二十世纪初达到极盛,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不到几十年的工夫就走下神坛,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从外因上看,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元气大伤。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接管了德意志帝国大部分殖民地,并完成最后一次大规模海外扩张。 但战争的巨大成本使得英国无法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在战争中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政府外债高筑。 数量庞大的殖民地需要英国耗费大量财力维持,帝国财政已是强弩之末,但帝国仍然维护着超级大国的最后一丝尊严。 但是到了二战时期,帝国遭受纳粹法西斯集团的剧烈冲击,最终摧毁帝国经济与财政。二战结束后帝国国力严重衰退,已无法和美苏看齐。 以1947年印度独立为开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统治下的绝大部分亚非殖民地均取得独立,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最终从世界第一强国沦为二流国家。 从内因看,还是帝国本土基础实力单薄,也是大英帝国衰落的根本原因。 英国区区岛国,孤悬海外,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在当时人口不过三千万,缺少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人口、资源和战略纵深,属于典型的小国寡民,缺少战略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只不过在18、19世纪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世界大部分国家处于半开化未开化状态,所以英国凭借这一历史机遇向海外大幅扩张。 但是随着美国、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的兴起,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齐头并进,大英帝国的先发优势被抵消,后劲渐渐不足。 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帝国开始力不从心,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掏空了帝国脆弱的“身体”,最终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