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深圳东南部有一座堪比自然宝库的半岛一大鹏半岛。深圳别称“鹏城”《庄子.逍遥游》曰

深圳东南部有一座堪比自然宝库的半岛一大鹏半岛。深圳别称“鹏城”《庄子.逍遥游》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这种在九天之上翱翔的神鸟,故乡却是在水中,由叫作“鲲”的大鱼变化而来。 鲲化而为鹏,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余年,却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这片土地上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时间游走,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被一一写进了深圳的过去! 《新安县志》中描述,新安县城至大鹏所城,“高山峻岭如弁鸟鹰三转,大小梅沙尖、九顿岭等处轿马难走,必步行越,横涌海港无渡,伺潮退以涉,无大风雨四日可至”。当年的大鹏半岛,僻远荒凉,山势险峻,是古代海路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抗击倭寇设立“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城中赖氏将军家族曾孕育“三代五将”,实为中国军史所罕见,素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的美誉。 可以说,大鹏所城不仅是“省会门户”,更是“深圳之源”。600 余年的沧桑隐藏在今日大鹏所城的斑驳石苔间,是一段无法遗忘的时光。 海防重镇大鹏所城包容的文化在建筑上也有所体现。低矮的民居一排排延伸开去,全城皆用客家“堆瓦”盖顶,屋顶融入了广府建筑“飞带”的元素,屋顶侧面有如利刃插向空中。而东城门的一处民居则用了潮汕的“水形山墙”,大鹏所城被誉为中国18000多千米海岸线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城,整座城宛若一座博物馆。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仪三说,大鹏所城是他见过的中国明清以来所有卫城中最好的一座。 金戈铁甲,物换星移。人杰地灵,古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