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害怕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故事会毒害了青少年的人,实际就是极度缺了自信、或者已失去了分辨能力、患上了忧虑症的巨婴。 也有可能是彼之生长环境出了问题,使其人对传统文化生出了仇视心态,凡是中国传统文化,就一律看不顺眼,非得灭之而后快者。 读水浒故事会不会把人读坏? 自施耐庵作《水浒传》至今,小说中那些因反抗压迫而起的梁山好汉聚义,路见不平、替天行道。尤其鲁智深与武松等人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化身已有数百年,也未见得毒害了什么人。 更有意思的是,水浒故事明明是讲杀官造反的,然而明清两代封建王朝也并没有将其视作洪水猛兽而禁绝,反而任由其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了。许多士大夫闲时也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是有分辨能力的,要是一本书就能把人读坏,那么这种人不读书也会变坏!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之目的,一则为提高文化素养,增长见识。其二,就是通过读书而知善恶,提高分辨能力。 能入选课文的章节,早已去其糟粕了。如果有学生因此而生出阅读小说全文的兴趣,那么水浒故事里确实有一些糟粕,然而正是这些糟粕,才能锻炼阅读者的辨别能力,分清是非。 当一个中小学生已经有耐心与能力、能津津有味的仔细阅读起全版白话文的《水浒传》时,他早就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早已能够辨别是非了! 反之,如果有人读了《水浒》就会受到水灵毒害。那么可以肯定说,他在读水浒之前,心理早已不健康,罪不在水浒。 而有意思的是,社会上及校园里的那些“坏小子”们,又有哪一个能有这份耐心去读《水浒传》这种古典小说? 又可肯定的说:一个也没有!要是真有这份读书的耐心,那就不会成为“坏小子”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