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左右逢源、唯利是图。是西夏王朝200多年的生存之道。就是凭借着这个,西夏熬死了北宋和大辽。 唐朝末年,党项人偏居河西走廊之地,多年来臣服于中原王朝。 后来,时逢北宋初立,宋辽交恶,党项首领李继迁趁机叛宋自立。 由此之后,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祖孙三人,就是凭借着见缝插针、左右逢源、唯利是图三大原则,穷祖孙三代之功,奠定西夏立国之基。 在奠基西夏王朝的过程中,党项见宋强则助宋伐辽;遇辽强则附辽侵宋;宋辽若是言和,党项就同时臣服于辽、宋。 但这种臣服,仅仅是名义上地臣服,其目的都不过是为了获得宋辽之间地封赏罢了。而其祖孙三人,关起门来,仍旧是乾纲独断,登临九五的天子。 正是凭借着如此外交手段,西夏王朝在奠基初期,斡旋与宋、辽两大巨人之间,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步步壮大。 公元1038年,党项最终在李元昊时代,建国大夏、称帝河西,割据西北,与宋、辽成三足鼎立之势。 党项即便建国,李元昊却也没有和宋辽翻脸,仍旧以藩国身份在宋、辽之间左右逢源。李元昊之后的后继之君,也是自觉将李元昊时代的外交原则奉为西夏王朝的立国之本。 得益于党项人的长袖善舞,西夏最终在一百多年后成功熬死了大辽和北宋两大巨头。 当西夏眼见金国那个新贵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吞辽灭宋之后,又很快臣服在了金国的脚下,与金,南宋再成三足鼎立之势。 时光荏苒,再过百年,蒙古以势不可挡之势崛起,金国却已经是日薄西山。此时西夏再次权衡得失,选择附蒙侵金,以求从中渔利。如果西夏要是再多坚持几年,甚至都有可能熬死金国。 西夏立国两百余年以来,党项人一直以自身的利益得失来权衡国家大政方针的利弊。 但是当他们遇到铁木真之后,噩梦也就开始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