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左宗棠科举之路止步于举人,40年后才圆“进士梦”!   清朝的科举考试体系已经很

左宗棠科举之路止步于举人,40年后才圆“进士梦”!   清朝的科举考试体系已经很成熟,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考下去直到高中进士(殿试前三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这也是清朝读书人一直梦想的人生进阶之路。   可科举考试如同金字塔,能爬到塔尖的毕竟是少数人。   晚清重臣左宗棠自幼天资出众,14岁参加县试考得第一,15岁参加府试考得第二,正一鼓作气参加院试考取秀才时母亲去世,守孝三年未参加考试。三年后父亲去世,又守孝三年。六年的守孝期满后,左宗棠花钱捐了个秀才,直接参加乡试考举人。   20岁的左宗棠在长沙举行的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可此后六年里,左宗棠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未考中,恃才傲物、性格狂妄的左宗棠科举之路止步于举人。   科举之路受挫后,左宗棠开始致力于经世之学,饱读兵学史书,其才气得到当时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林则徐等人的赏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左宗棠被荐入湖南巡抚、湖广总督任幕僚,开始崭露头角。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开始受到朝廷重用,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1861年,49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大器晚成的左宗棠终于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人生。   51岁,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62岁,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   虽然官至总督的高位,但左宗棠一直对自己的“举人”身份耿耿于怀,因为不是进士出身,功劳再高也不能入阁拜相,而且死后的追谥还拿不到“文”字,因为只有进士出身而且入职翰林院的大臣在死后才能获得“文”字开头的谥号。   于是,左宗棠在赴陕甘总督任上时,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要求辞职回京参加会试,以求能考中个进士。   慈禧太后自然明白左宗棠这么做的心思,西北军情紧急之时怎能换帅,就下旨破例赐他“同进士出身”,并授翰林院检讨职务,并授东阁大学士。   于是,在考中举人之后的第40年,左宗棠终于被“免试录取”,拿到了“最高学历”,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身份,圆了自己的“进士梦”!   左宗棠西征平疆,立下不世之功,最后封侯(二等恪靖侯)拜相(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死后获谥“文襄”,更被后世誉为民族英雄。   左文襄公,可以长眠瞑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