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叶文洁”物理科普课堂开讲,73岁奶奶圈粉百万 深入浅出式的讲解,永远是最受欢迎的授课方式之一。 70多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几年开启了自己在网络上的科普之路。她语言表达干净利落,科学实验手到擒来,百万粉丝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姥姥”。 在她的讲解中,物理不只是公式和难懂的定理,她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几分钟的视频里讲明白了,还不让粉丝觉得深奥,足够有趣,不至于枯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怎么工作?她用一口大铁锅模拟。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她用竹扫帚的柄划到末须端来讲解。 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吴姥姥吹大一个气球,然后突然松手,气球蹭地窜上了天,画面感有了。 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道具,比如一面镜子、一枚硬币,就能牵出背后涉及的深奥的宇宙物理原理。 用漏勺自制出一个导电装置,贴上小纸条做实验,法拉第笼的静电屏蔽效应一目了然。 吴姥姥就是这样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通过妙趣横生的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复杂的现象、规律变得清晰明了。 本来主要是面向青少年的吴姥姥科普视频,却因为过于好玩易懂吸收了大批成年人粉丝。 2020年,吴於人开通了自己的B站账号,名叫“不刷题的吴姥姥”,收获了一大批网友的喜爱。目前在B站,“不刷题的吴姥姥”已有109万粉丝,获赞370多万。 轻快有趣的短视频背后,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科学坚守,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孜孜追求。 其实吴姥姥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到如今已有16年。2007年,吴姥姥就在各界帮助下创办了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的实践工作站。 她做的就是将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验,既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又考虑不同年龄受众的接受能力。 有人说,大学教授做大众科普是“降维打击”、“大材小用”,但点燃大众探索科学的好奇心,也是一件重要且有意义的事,而且这件事普通人很难做好。 不只是吴姥姥,如今网络上涌现出很多“退而不休”的老年人。 他们有的延续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如吴於人教授。有的在退休后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如美食UP主结巴老爹。有的干起了年轻时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比如开着拖挂房车上路、看尽祖国大好河山的UP主华姐的旅居生活…… 00后聚集的B站,变成了一个多元包容理念的平台,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发挥“第二春”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