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汤婆子与手炉,在古代也不是寻常人家能够用得起的取暖物品。 现在冬天冷了,可以开空调开暖气,睡觉还有电热毯,再不济还能用热水袋,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想要取暖还真不容易,尤其是普通百姓更加辛苦。 古代常见的取暖方式,除了地龙、炭盆这种之外,便携式取暖工具就是装炭火的手炉与灌热水的汤婆子。 手炉与汤婆子都是金属制品,一个里面加的是炭火,一个里面加的是热水,然后外面包裹一层织物套子,保持温度的同时也防止皮肤直接接触被烫伤。 出门的时候,手里可以拿个手炉,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放个汤婆子。 别看手炉跟汤婆子不起眼,在古代这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甄嬛传》里安陵容失宠时灌个汤婆子都舍不得,《知否》中年幼时的明兰也用不上手炉,只能眼巴巴看着如兰跟墨兰用。 古时候炭火也是要用钱买的,烧热水也没那么容易,用来放在手炉里的炭火,也不是什么炭都可以,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水也并不唾手可得的东西。 安陵容:就那么点子热水了,还要用来喝水洗脸,哪儿能用来抱汤婆子。 在古代,能够用得上手炉跟汤婆子的,几乎都是家里条件相当不错的,大部分百姓别说用不起这些,因为平常还要做活,也没工夫用手炉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