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我还没看过,不过聊天群里关于岳飞的话题讨论火热的很。 “杀岳飞、自废武功,然后向金人求和”,这是一段令人倍感窝囊的历史。由此,人们感叹最多的就是:北宋亡了,还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横空出世,力挽天倾。为何到了南宋末期时,却再出不了这等“万人敌”式的盖世英雄了? 有人言道:谁说没有,文天祥就是! 确实,文天祥的气节忠义令人钦佩,但客观的讲,他真练不出能让元兵哀叹“撼山易、撼文家军难”这种一等一的强兵,其之能力与岳武穆比,那就差得太远了。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总结就是一句话:制度能让人变成猛虎、亦能让猛虎变为羔羊。 武人兵变上位的宋朝赵家天子们,把“抑武”当成国策,文贵武贱的制度发展越来越极致化,彻彻底底的从根本上铲除了能滋生出岳飞式英雄的土壤,土壤没有了,自然就没有果实了。 那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何北宋后期还能出得了岳飞? 那是因为历史有惯性!自远古到唐末五代,中国尚武之风已有几千年,而北宋推行文贵武贱总共才百余十年。 跪久之人站不直,挺胸直立习惯了的人,一时也跪不下。而岳飞就是这样的人物,可称是历史惯性下的最后一位才兼文武的大将。 所以,南宋杀岳飞,从此八百年间,世上再无人能吟出“满江红”! 实际到了明末也仍然一样,面对剽悍的八旗兵,大明百万大军只能龟缩在坚城之内,却丧失了野战勇气。 而像北宋末那些敢于和八旗的先祖、金人铁浮屠们野战决胜,并将之打得魂飞魄散的军队,竟然一支也没有了。 不得不说,这是“文化阉割”的恶果,也是历史另一种形式的倒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