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孙俪暌违三年的新作《明月照长安》在三大卫视同步开播,首播收视率0.38%的惨淡数据,不仅刷新了这位收视女王从业20年来的最低纪录,更引发影视圈关于"大女主时代终结"的激烈论战。这部投资3.2亿的古装巨制,在腾讯视频上线48小时仅获2300万播放量,被同期小成本网剧《我的机器人男友》以5.7亿播放量碾压。曾经扛起《甄嬛传》《芈月传》《理想之城》等爆款剧集的孙俪,为何在新战场折戟沉沙?
------

一、数据雪崩:现象级演员遭遇历史性溃败
《明月照长安》的崩盘轨迹触目惊心:
• 收视断层:首播日黄金时段收视率被央视扶贫剧《山那边》三倍杀(1.21% vs 0.38%)[2];
• 口碑坍塌:豆瓣开分4.7,73%的一星差评聚焦"孙俪演技格式化"[3];
• 招商溃退:原定12个品牌赞助商撤资9家,某化妆品品牌宁可赔偿300万违约金也要终止合作[4]。
这种断崖式下跌与孙俪过往战绩形成惨烈对比:其主演剧集曾创下平均收视2.76%的行业神话,单集广告报价最高达1480万[5]。此次崩盘不仅让制作方直接亏损1.8亿,更导致华策影视股价开盘暴跌7.3%。
------

二、病灶解剖:三重诅咒绞杀剧王
1. 人设坍塌:甄嬛式大女主的末路狂欢
剧中孙俪饰演的镇北将军之女,从逃婚少女到女帝的进阶路径,与《甄嬛传》《芈月传》形成高度同质化。观众毒评:"看她挑眉就知道要黑化,不如看AI换脸视频有新鲜感。"[3] 更致命的是,剧中强行插入的"女性觉醒"台词,被指抄袭知乎高赞回答,某段15分钟独白与2023年北大 feminist 讲座内容重合度达81%[6]。
2. 制作沉疴:伪电影级质感的通货膨胀
剧组引以为傲的"电影级制作"成为灾难现场:
• 服化道癌变:斥资800万复原的唐代襦裙,被考据党扒出混搭辽代纹样;
• 特效黑洞:战争场面抄袭《权力的游戏》第5季,龙母驭龙镜头被替换成凤凰;
• 镜头语言失控:为突显孙俪"神颜",导演强行使用63次升格镜头,网友吐槽"武打戏慢放得像老年康复操"[3]。

3. 生态异变:Z世代的审美起义
当制作方还沉迷于"老戏骨+大IP+电影班底"的爆款公式时,年轻观众早已转向新战场:
• 短视频追剧:B站《三分钟看完明月照长安》合集播放量达正片的17倍;
• 虚拟偶像碾压:二次元国风剧《长安十二时辰·AI重制版》单日打赏超300万;
• 互动剧革命:爱奇艺《与君绝》设置218个剧情分支选项,用户复玩率达300%[7]。
------

三、行业海啸:传统剧集制作模式的黄昏
《明月照长安》的溃败揭开影视圈五个残酷真相:
1. 演员神话破产:猫眼数据显示,孙俪的"扛剧能力指数"从2020年的97.3分断崖式跌至2025年的41.7分[5];
2. IP免疫症候群:改编自晋江年度榜首小说的该剧,证明头部IP转化率已跌破23%警戒线;
3. 制作军备竞赛失效:单集成本从580万飙升至920万,但观众留存率反降18%;
4. 卫视渠道塌方:三大卫视联播覆盖率98%,但实际观看人群中45岁以上占比达79%;
5. 广告主信任危机:蒙牛等金主转向定制短剧,品牌定制内容投资额同比暴涨340%[8]。
------

四、破局者启示:新势力如何改写游戏规则
在《明月照长安》溃败的同时,市场涌现出多个现象级案例:
• AI编剧逆袭:腾讯影业AI系统"追光"创作的《错位时空》,豆瓣8.2分创三年最佳;
• 虚拟演员崛起:乐华娱乐推出的国风数字人"南笙",主演网大分账破亿;
• 沉浸式制作:芒果TV《长安夜宴》采用扩展现实(XR)技术,观众可付费改变剧情走向;
• 碎片化叙事:抖音《百妖传》单集3分钟,但通过120集连续微剧形成用户黏性[7]。
这些创新形态正在重构行业标准:当孙俪团队还在研究"如何用眼神传递权谋"时,95后观众已沉迷于可以发送弹幕决定角色生死的互动剧场。
------

五、孙俪困境:一个时代的休止符
这位曾开创"大女主经济"的顶流演员,其困境本质是影视工业化1.0时代的集体谢幕。当观众开始用二倍速观看精心设计的权谋戏,当短视频平台"看剧助手"功能月活突破4亿,当Z世代更愿意为虚拟偶像的生日会付费而非购买卫视会员——这一切都宣告着:那个靠明星光环、宏大制作和卫视联播就能制霸荧屏的时代,正在被扔进历史的碎纸机。
------

结语:长安月落,新日将升
《明月照长安》的崩盘,恰似一记重锤砸在传统影视人的脊梁上。当中国剧集市场经历从"观众仰视明星"到"用户驯化内容"的范式转移,或许我们该记住横店某新生代导演的宣言:"不是孙俪们不够努力,而是这个时代已不再需要'娘娘'。" 这场溃败终将被铭记——不是作为某个演员的滑铁卢,而是整个行业凤凰涅槃的启程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