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宗亲,清朝比明朝要精明。 一,明朝爵位世袭,清朝降等承爵 明朝所有的宗亲爵位,嫡长子继承之外,其他儿子都能得到次一等的爵位,比如亲王的世子还是亲王,其他儿子是郡王,这也导致明朝的高级爵位后来非常多; 清朝则实行降等承爵,也就是所有爵位每继承一代就降低一等,而且除了继承人外,其他儿子都不能直接获得爵位,比如亲王的儿子是郡王,其他儿子没有爵位。 当然,清朝的十二支铁帽子王例外,他们的爵位世袭罔替不用降等,但除了继承人外其他的儿子依旧没爵位。 但毕竟是宗亲,不能亏待,因此清朝有考试授予爵位的制度,虽然考试不难,但也没那么轻松通过,而且通过考试得到的爵位普遍都不怎么高。 二,明朝藩王离京,清朝宗亲留京 明朝把宗亲王爷们分封到各地,没有旨意不能乱跑也不能入京,清朝则不许宗亲们离开京城都要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从效果来看很明显,明朝靖难之变后,正德年间还发生了宁王之乱,那些处处受到限制的王爷们依旧不消停。 清朝把宗亲们留在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由始至终清朝也都没发生过哪个王爷作怪惹出的事情。 三,明朝不许宗亲干政,清朝重用宗亲 整体上来说,明朝对于宗室王爷们的限制是很多的,不许宗亲科举,也不允许参与士农工商,王爷们的日常就是生孩子、享乐跟研究各种兴趣爱好。 这就导致明朝的宗室数量膨胀,而且闲的没事干的王爷们偶尔还是会作怪,并且他们的享乐也加剧了土地兼并,对明朝的基业维护并没有起到多大积极作用。 清朝一方面约束宗室,但另一方面大量宗亲也受到重用,毕竟是自家人,在朝廷里能够起到很大的维护皇权的功能。 宗室成员们为了出人头地,有些还是相当努力的,就维护清朝统治这一点来说,清朝的宗室成员们,作用要大得多。 历朝历代对于宗室的态度,都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严了不行,宽了不行,太好实在耗费朝廷元气,太差就怕自家人造反,这其中的分量拿捏很难,清朝也算吸取明朝教训,对宗亲的处置还算成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