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此前,清朝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无论文治武功都堪称雄才大略的皇帝,由于这四位皇帝无论在清朝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显得过于耀眼,因此嘉庆这个皇帝在历史舞台上展现给人们的主要形象是“平庸”,嘉庆在位共计二十五年,实际亲政时间为21年,这个执政时间在清朝历史上不是最长,但是也并不短暂,而在他执政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除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了和珅之外,史学家们似乎再也找不到任何“精彩”之处。 嘉庆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和臣子的驾驭能力,远不及父亲乾隆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嘉庆作为一个皇帝,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点。在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上,勤政治国方面,嘉庆帝并不逊于乾隆,在为人本性上,嘉庆比乾隆要高上一筹,他比父亲乾隆更加宽厚,做事更加低调,任劳任怨,崇尚节俭,不制造冤假错案,遇到委屈,往往也能自己承受,不迁怒别人。 嘉庆这一辈子,就大办过一次生日,也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他还为此十分内疚,之后不断地唠叨着说,下不为例。他一想到乾隆皇帝在执政期间曾经四次免除全国赋税,而自己在位二十多年,却做不到这一点,嘉庆皇帝就十分自责,十分内疚。他甚至还专门下诏书向中国人民解释说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全国百姓免一次税的苦衷。在六十大寿的时候,嘉庆皇帝不顾国家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坚持说服臣子,最终免除了臣民两千多万两白银的赋税负担,要知道,在当时,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四千多万两白银。嘉庆皇帝此举,绝非沽名钓誉,他就是想让天下的百姓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实惠,他真心地希望百姓过得好。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君主是十分罕见的。这也是在他驾崩之后,臣子为他拟定了“仁宗”作为庙号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大臣普遍认为,嘉庆皇帝是一位有着仁爱之心的君主,这一点,他特别像他的太爷爷康熙皇帝。对于嘉庆皇帝,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能力平庸的皇帝,实事求是地说,嘉庆皇帝是一位有一定能力。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十位皇帝中,但就作为皇帝的个人能力而言,嘉庆帝次于康熙、雍正、乾隆,可以排在第四位。但是若论品格修养,他仅次于康熙皇帝,能排在第二位。综合来看,在清朝皇帝中,嘉庆皇帝排名中游偏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