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的日本国民识字率高,是当时世界上教育极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全国各地既有藩校、乡学等公立性教育机构,也有寺子屋、私塾等民间私立教育机构。江户幕藩体制重视身份、阶级差别,为维持这种身份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道德教育尤其是忠孝道德位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公立性的藩校、乡学一般处于幕府或各藩的监督之下,通过学习朱子学等汉学典籍进行道德教育。民间寺子屋的道德教育则是幕府或各藩通过指定教科书等方式加以干涉,以强化思想统治,不仅强调个人的资质和教养,还加入儒学封建礼教与道德,具有将伦理与政治一体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江户时期还有许多著名学者为倡导自己的学说开办的民间私塾,其教学颇具学术性,相当于高等教育机构。学者所开设的私塾一般不受幕府和各藩的直接控制,学者可依据自己的观点讲授儒学或某派别的学问,所以根据塾主的教育理念,各私塾有着各自的教育模式和不同的学风。
时代背景江户时期,私塾作为封建制度下的私立教育机构,与由封建权力设置并维持的官学机构性质不同,具有不受政治制约自由开放的特征,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私塾面向仰慕塾主学问德行的所有向学之人开放,没有阶级差别,进出自由,根据塾主的教育理念,具有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自由学风。
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私塾存在课程、规章制度松散,对于年轻气盛的学子不加管束,对于学子的放浪行为、消极怠学不予惩治的情况。
有些私塾甚至没有任何规约和考试,门人生活放荡、奢侈。由江户后期的儒学家、教育家广濑淡窗创办的汉学私塾咸宜园则以课程充实、规章严格著称,培育了来自日本各地的数千门人,在化育人生、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淡窗创办的咸宜园规约严格,实行彻底的平等主义和实力主义。在学习方面,注重学力评价,在入门时采取“三夺法”夺去学生年龄、学历、身份,一律平等地从无级开始学习。每月月初按上一月的学习效果严格评定等级,通过这种“月旦评”的等级评价方式激励门生刻苦勤学。
在实践方面,他规定每个门人的职务,学生自主运营管理私塾和宿舍内事务,通过共同生活中的职责培养门生个人能力。在道德教育方面,淡窗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门人的行为且赏罚分明,对败坏伦常、践踏规约、破坏学风的行为,予以开除、除名等严厉惩罚,去除门生放荡怠学之风气。另外,他还开设大量汉诗课程以培养学生情操,这成为咸宜园的教育特色之一。
江户时期随着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文学也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过汉诗文被看作经学以外的附属,儒学者们一般不特意开设汉诗课程。将诗文提高至与经学同等地位,实行尊重门人个性教育的是荻生徂徕,徂徕门下涌现出服部南郭、高野兰亭等以汉诗文为业的诗人。
淡窗的老师龟井南冥亦受徂徕熏陶,在龟井私塾开设汉诗文课程“作文附会、作诗附会”,在集会时以抽签的方式分题作文赋诗。青年时期的淡窗师从龟井南冥和其子龟井昭阳,在龟井塾的学习经历无疑影响着淡窗,咸宜园也在教授经书、历史诸子典籍等汉学经典之外,开设了许多与汉诗教育相关的学习科目。
教育内容在江户封建制度下,有志之士要为国家分忧有所作为,必须参与到政权之中,淡窗的汉诗中蕴含了不少关于从政为官方面的政治道德教育思想。首先从政为官应勤政爱民,造福一方。在淡窗看来,为官一方就应该治理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
譬如“公子英才本出群,声名别后转芳芬。原尝誉为交游著,卓鲁称因政化闻。堤柳风轻春试马,檐花雨细夜论文。汉庭应有超迁日,肯许吾民借寇君”(《春日奉怀东都羽仓明府》)。
诗中援引多位中国古代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官吏,借以称颂羽仓简堂在任地方官(日田代官)期间为官贤能、政绩卓著。“卓鲁”是东汉时卓茂与鲁恭的合称,以循吏见称,为以德教化百姓的县令。
尾联中“寇君”即东汉寇恂,据《后汉书•寇恂传》载,寇恂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离任后当地百姓拦住道路请求光武帝“复借寇君一年”。
淡窗化用这些典故称赞羽仓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另如“君家邑政有清风,人道当年陈仲弓。两市街头门不锁,读书声涌月明中”(《三松坊正别业》其一),诗中将三松比作为政清廉仁惠,德行极高的东汉陈寔。引用“陈寔遗盗”之典盛赞三松为人品德高尚,在他的德治下民风清惠。
淡窗主要生活在江户后期,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江户幕藩体制开始呈现各种矛盾,政风腐败、天灾人祸频发,农民生活困苦。嘉永六年(1853)美国黑船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加速了幕府力量的衰退,可以说19世纪前期幕藩制度在内忧外患下风雨飘摇。
淡窗汉诗中蕴含的忠君报国、从政为官应勤政爱民、廉洁自守的政治道德教育思想适合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助于维持德川幕府的统治。虽然私塾不受政治约束,学风自由,但毫无疑问,咸宜园道德教育的实施是以维护江户封建社会体制为前提的。
忠君奉公等支撑幕藩体制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是江户幕府的封建统治得以稳定的基础。在以汉学古典进行儒家道德教育之外,淡窗通过汉诗向门人传递儒家关于社会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观念。
这与江户幕府强力推进儒家的人伦道德,重视忠孝这一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的道德原则一致。
参考文献饶从满:《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教育》,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