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五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3-12 15:05:04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五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书法作品。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1] ),享年64岁,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以诗词著称于世。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丁丑日(989年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夫人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北宋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因谏言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图》第三次被贬。在这几次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动者,尤其后两次,成为影响庆历士风构建的两个重要事件,获得了北宋士人的人格认同。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范仲淹善书。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朱长文《续书断》谓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清高士奇也称范仲淹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主要书法作品有:《道服赞》《远行帖》《边事帖》《师鲁帖》《行书秀才帖》《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道服赞》赏析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一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道服赞》纸本卷,纵34.8厘米,横47.9厘米,小楷书法,一共7行97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行笔清劲瘦硬、顿挫有力,结体方正端谨,整篇风骨峭拔、气势不凡。这是一幅字品与人品完美结合的书法代表作。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二

为范仲淹小楷书法作品。所谓道服赞,即是为道服写的一篇文章。赞,是一种古代文体,多用于赞美某事或某物。根据文中内容,这篇《道服赞》是范仲淹的好友“平海书记许兄”在新得道服后延请范仲淹写下的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三

释文:“道服赞并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四

开卷便觉一股清隽刚正之气,整体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结构峭拔;笔画瘦劲,风骨峭拔;字的布局非常疏朗。整体上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黄庭坚在题跋处评价“其小楷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文同亦在题跋中称赞范仲淹:“文正,词笔,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而且凛然也。”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五

河南沁阳人许琰和范仲淹是同一年的进士。据《范文正公集年谱》考证,许琰在公元1017-1021年间被委派到平海(福建泉州)作书记(掌书牍奏记者),所以《道服赞》就是书写于这期间。某天,许琰新作了一件道服,就请范仲淹为这件衣服作一篇短文,他欣然应允,于是《道服赞》就诞生了。当时范仲淹在京师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二岁。所以,《道服赞》是范仲淹青年时期的作品。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六

《道服赞》被历代名家、帝王、官宦所收藏,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共计113方,卷后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雪、吴宽等17家题跋,且题字都非常用心,故题跋也异常精彩。

王世贤题跋

道服赞正文

王世贤题跋

董浩题跋

文同题跋

黄庭坚题跋

在古代,擅长诗词的文学家书法都不会太差,但是真正写得好的又没有多少,多是以满足需要书写就不错,而范仲淹既然不是书法家,其书法必然是有着很多的问题的。但是,以范仲淹的书法虽然不能被历史公认为书法家,其书法也不是那么差,毕竟他是进士出身,楷书功底多是不俗,再者,物以稀为贵,范仲淹本身又是著名的文学家,必然使得其书法作品升值数倍。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远行帖》赏析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远行帖》也称修答帖,手札,粉花笺本。纵31.1cm,横39cm,行书墨迹,11行90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贴布局疏朗,深得杨凝式之风以及晋唐风韵。

释文:“仲淹再拜,运使学士四兄:两次捧教,不早修答,牵仍故也。吴亲郎中经过有失款待,乞多谢。吾兄远行,瞻恋增极,万万善爱,以慰贫交。苏酝五瓶,道中下药。金山盐豉五器,别无好物,希不责。不宣。仲淹再拜,景山学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贴因为是写给朋友间的书函,因此行笔率意,更多笔墨之趣。范仲淹在书法方面被誉为擅书,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许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与《乐毅论》同法,……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于古人法度。

范仲淹《二札帖》是指《远行帖》《边事帖》,书札虽为信笔之作,但却无半点草率急就,笔笔认真,书风细致明晰,亦如其性情严谨细腻。

《远行帖》此件作品曾经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递藏。清阮元《石渠随笔》、内府《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边事帖》赏析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墨迹,13行93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惟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庇,幸甚。师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此贴是写给苏州知府的一封信函,是范仲淹五十四时所书,风格与《远行贴》接近,比较之下更为爽利,宋人“尚意”的风格已初露端倪。此《远行帖》《边事帖》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这封信札中的“知府刑部”指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己家乡亲人的关照深表谢忱。而仲淹这时则远离故乡,以陕西招讨使的身份,率部戍边,抗击西夏。故信中说:“此间边事,夙夜劳苦。”

就《边事帖》而言,此帖用笔精巧,有清劲廋硬之美。以小行楷书写,虽不似端稳楷书,但在用笔上颇具匠心:入锋衄挫灵巧,行笔提按迅捷,出锋收笔巧妙,呼应到位,可谓笔笔讲究。行笔过程也没有着意使性发力。线条灵巧纤细,劲挺而精妙。笔轻而不飘、细而不弱,细腻中劲挺刚直,无一丝绵软柔弱之病。瘦硬中清雅细劲,是范仲淹书法线条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杜甫说“书贵瘦硬方通神”。范仲淹的用笔即属于瘦硬一路,瘦而不枯,瘦而硬朗,有劲健的阳刚之美。因此,作品笔姿硬挺,笔笔精神,骨力纯粹,可谓神采奕奕。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初年,清劲瘦硬的用笔特征数范仲淹和林逋二人最为突出。二人书法虽没有形成体系、流派,但也不失独特面貌。在“肥厚”书风蔓延的北宋早期书坛,范、林二人不受时风影响,保持独特的审美指向,已是难得。

《边事帖》字形方正安和。用笔多直行,少曲意,字形端庄严正,如谦谦君子。方正表现在横画的平正处理上,极少左低右高的斜结,竖画多以中正处理,甚至有些字的长撇均以竖撇替代,如“哉、仗、大”等字。方正相对于圆曲、斜结,给人的审美视觉是静态的安和。又因文字笔调轻灵、文雅,虚实、疏密空间关系讲究,注重长短、参差的穿插变化,强化刚柔、轻重的笔调节奏,如“乎、此、边、庇、道”等字,消解了书法中方正字形中的呆板严肃之气。

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师鲁帖》赏析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师鲁帖》除《二札帖》外,范仲淹还有一封信札墨迹《师鲁帖》,又称《致师鲁舍人尺牍》,行楷书,流传至今,信札中字有缺损,存一百字。

行楷书,纸本,纵32.8厘米,横39.2厘米;跋纵32.8厘米,横18厘米,凡11行,每行字数不一,字有缺损,存一百字。

释文:仲淹顿首:李寺丞行,曾□□□□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仲淹此中无□□,儿了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已安也,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正在此日矣。加爱加爱不宣。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行书秀才帖》赏析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行书秀才帖》宋范仲淹书与秀才帖,来源:清三希堂法帖(八)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仲淹顿首。秀才仁弟。昨日领问。承雅候清休。仲淹奉命移知丹阳郡。即日上道。不果话别。惟珍爱为祝为祝。走此谘闻。不宣。仲淹顿首。足下。

秀才仁弟。正月十五日。我感觉此贴书法清劲秀丽,雅致含蓄,不激不厉,章法疏朗悠闲,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美。能在意境中以壮阔幽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高超莹洁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作品,方为空灵,方为至美。展示的是博大的胸襟,莹洁的灵魂,无尽的遐想,留给欣赏者的是一个清新空灵的世界。

清代书法大师王澍楷书《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清代书法大师王澍楷书《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纵33厘米横138厘米。

释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之一

范仲淹写的散文,文章洋洋洒洒描写了岳阳楼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政治抱负,最出名的莫过于那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用词工整华丽,充满激情,可谓是千古名篇。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之二

其实,《岳阳楼记》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特别是书法家常常书写创作的重要选择。这其中最出名的有林散之、于右任等,而最难得一见的是清代书法家王澍的《岳阳楼记》真迹。如果能见上一眼,可谓一大收获。

范仲淹《道服赞》正文之三

范仲淹从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开始,在为官的将近四十年里,绝大部分都是和“贬官”联系在一起的。公元1052年正月,范仲淹再次从山东青州被贬到安徽阜阳,在赴任途中,他病倒在了徐州,徐州也是范仲淹的出生地,冥冥中似乎有所注定,同年五月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病逝在了徐州!

范仲淹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很大的突出贡献,“文正”这个谥号很好地反映了范仲淹的伟大功绩和刚正不阿的形象。他的事迹和思想影响到了很多人,如欧阳修、王安石等。所以,范仲淹被后人誉为“北宋第一名臣”。

欧阳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0 阅读:239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