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就粮草紧张?有什么办法拯救?

侃堪看史记 2024-04-09 21:00:42
1.缺粮战败

在古代,粮食不仅是士兵们非常需要的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同样重要。生产力低下,这使得人们哪怕是在安定的时候,也在担心来年的收成。

粮食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是为什么平时将士们吃饭不会缺食少饭,但是一到了战场上,粮食总是短缺紧张?

历史上因为缺粮而战败的战争属实不少,如长平之战,被围困近两个月,断粮断草,最后将士们被坑杀殆尽。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火烧军粮,最后战败等等,可谓是血的教训。

古代一旦作战,上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将士上战场都不是开玩笑,那么朝廷平时会一口气养着这么多士兵,让他们养兵蓄锐,在校场上努力训练,其他的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也不需要担心吗?

2,将士们平时的吃饭问题

并不是这样,大多士兵的基本身份还是农民,他们需要服兵役,或者在国家对外作战时,紧急招兵去从军,有的还需要自备衣物和粮食。像最典型的秦国,他们的强大就在于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并严谨地实行,其中就有一条,耕战,顾名思义,耕地和战斗要同时抓。

还有其他朝代的征兵,府兵,卫所制等,没有作战任务时,将士们就驻扎在一个地方,在此耕地,自给自足。

所以大多数普通士兵,平时需要自己要费心自己的吃食,而要出去作战时,不可能自己带上自己足够需要的粮食,也不可能算好在哪里战斗,就马上赶过去在那里开垦田地,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

3.后勤粮食问题

这时候朝廷官府的统筹就显得无比重要起来,他们需要筹备专业且坚强的后勤部队,专门为将士们运输粮草。

而且,带着庞大物资的后勤队伍,往往是不如去往前线战士们的速度快的,走的道路也许一样,但是难度却不是一个等级。粮草队伍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粮草的安全,成功地将它们运输到前线,解决将士们的吃饭问题。

所以有句古话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那么在战争前,将粮草运输到前线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需要计算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还有军队的人数等等一系列数据,然后从官仓拨付粮食。

当然粮食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更多而不能少,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储备后续需要的粮草,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场战斗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只能往最坏的地方打算。

像乾隆时期攻打缅甸,己方的军队有一万的满兵,还有三万汉兵共四万将士,每月就需要至少一万石粮食,十个月四十二万石,这还只是将士们需要的粮食,可能乍一听这个数据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多而已,要知道当时全省的储备粮才三十五万石。

需要这么多粮食,那么运粮草的人数自然也不能少,一是保证安全,二是这么多物资,人手得够,后勤人员这么多,运送时间少则几日,多则上月,这自然也是一笔庞大的口粮。

“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额外需要消耗口粮的还有民夫,还有战队的战马,驮马等。

可想而知,一旦后备粮草被断,对于前线战场是多大的威胁。

4.游牧民族的办法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长期以来的战术使得他们对后勤的依赖度要小一些,他们擅长骑兵,骑兵迅速,这也就在时间的消耗上减少了很多,时间消耗的减少也就意味着粮草的节约,再就是马不仅是载人的运输工具,也可以承载一部分粮食。

而且游牧民族的食物补给也与中原地区不同,将肉食,主要是牛羊肉,然后晒干,等到吃饭的时候,只需要吃些肉干喝些水就可以满足充饥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对后备粮草的依赖。

(想看到更多历史文章,欢迎关注作者历史真鉴)

参考文献:

《史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