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电视剧《猎罪图鉴》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各种平台狂刷檀健次和金世佳相关的边角料。
我一直刷,系统一直推。直到有天,系统给我推了同题材的电视剧《骨语2》,我开始追了起来。
《骨语2》跟《猎罪图鉴》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我们能看到最大尺度的画面就是人头骨。
起初看时,还一阵膈应,看久了便习惯了,也开始明白人从死亡最后变成白骨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不可怕。
但在《骨语2》中,长镜头的运镜再配点阴森背景乐,各种没有打码的尸主画面,才最是露骨,这种时候我往往是打开弹幕护体。
目前我已经把《骨语2》看完了,之所以今天来写这篇文章,还是比较推荐喜欢看《猎罪图鉴》的兄弟姐妹们,可以移步去看了。
至于为什么推荐,有以下三点。
第一,剧情大多贴近现实,很有代入感。
“代入感”是我在追完《骨语2》之后最大的感受。怎么去形容?剧中有蛮多很现实的剧情,比如家暴。
家暴男被妻子反杀,更有意思的是家暴男是通过女朋友手机里的照片,找到妻子,准备动手S妻,不料却被反S,妻子报警后便想揽下一切罪责。
先撇开家暴男有悖公序良俗的三角三人恋情关系,以家暴男的S因来展开故事。
警方在通过对死尸男的女朋友询问调查中,背后家暴的故事才得以解开。
男人打妻子,害得妻子逃离,四处躲藏;后又打得现任女朋友经常鼻青脸肿的,只得无奈联系其前妻,商量合谋对家暴男动手。
妻子之所以愿意帮助这个婚姻里的第三者,完全是出于同为女性的同情。家暴男被S后,妻子之所以百般揽下所有罪状,而实际上动手是两个人一起,主要是因为女孩怀孕了。
这段剧情呈现的是Girls help girls,意即,女孩(才能)帮助女孩。虽然看完恐婚又恐恋,所以会以我们的逻辑认为女孩留下家暴男的孩子完全没必要。
不是女孩不配当妈妈,而是家暴男不配有后代。我们把对家暴男的恶意直接牵连到了他的下一代。
但对此,女孩却从来没动放弃孩子的念头,不仅仅是女孩,家暴男的妻子也一样。这也说明了她们对生命的尊重。处理掉家暴男,是她们鼓起勇气决心放弃后半生为自己谋一条安稳的活路。
其实聊到家暴男这个话题,想起之前马思纯主演的电视剧《江照黎明》,剧中她的丈夫也是个家暴男,自己还差点被丈夫S害,幸运的是丈夫最后的S跟她无关。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预判能力,绝大多数的家暴男也不会有所谓的恶报导致的意外身亡,可能更多的是被家暴的妻子选择沉默,选择忍受。
离不得婚,说不得半点反对意见,被打得遍体鳞伤,被折磨得心灰意冷。就像《骨语2》里,但凡有别的方式,她们也不会赌上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送一个家暴男上路。
写到这里,不是说不相信警方,而是在最近几年网络信息时代的普及,被伤害的女性才陆续有勇气站出来,指控家暴男的罪行。
放在以往,还不是身边人一句,劝和不劝分的虚伪善意来得冷漠无情和绝望。
这段剧情最让人印象深刻,反家暴已然不是一个人的事了,而是所有人的责任。
第二,特别是女性,对陌生人还是要保有三分信任,七分怀疑
剧中有两个故事情节,我表示不懂。
一个是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因跟妈妈吵架,一个人赌气天黑往外跑,在靠近马路的健身器材上坐着生气。
停下一辆车,车上妇女三两句话询问,出于关心说车上暖和,女孩便上了车,还喝了陌生人递过来的水。
索性,最后的结果不是最坏,虽然没有受伤,但却也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据警方调查才知道,原来妇女是想绑架她跟自己丈夫生孩子。女孩最后之所以能逃出来,全凭同样被绑架的同龄女生的掩护。
加上路上遇见好心人,才带她去了医院报了警。
虽然不能去谈受害者有罪论,但有句老话儿讲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我们不能分辨出那些陌生人的善恶,但最起码我们能时刻给自己提醒,对于陌生,善意有度,量力而行,保持分寸。
还有一个故事是女孩在流浪动物救助站认识一个同样做义工的男生。不仅把对方带到了自己家里,男生在家的自己还要洗澡。
洗澡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男的图谋不轨,兽性大发,但还是那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被偷看后,女孩当场翻脸,男的见道歉没用直接。暴力出手,残害了女孩。最终成了一个悲剧。
这就又是一个典型的对陌生人过于信任的事件。
这里也是在提醒独居女生,最好别单独带异性回家,当然有好感的不算。严肃点,还是那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实在看这个故事剧情梳理时,弹幕上很多网友都在讲,为什么有男在,要去洗澡?这样的困惑于我们而言,都太真实,大家都无心去讲受害者有罪,而是说明,大家都有接人待物的分寸和警惕。
只愿我们都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也能保护好自己。
第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每一个案件都有最后的结局,一切以伤害他人生命自由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那些行凶者们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早就想说,活着就是一种幸运。爱护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