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徐福在秦始皇的授命下,带领着三千童男童女和足够三年所需的衣物器具,浩浩荡荡地坐船出海,东渡瀛洲。
此次东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徐福原本是齐国的一个“方术士”,为何会被始皇帝如此信任呢?
在古代,方术士的职业范围很广,它包含医学,天文,地理,占卜,航海,命理等,往往什么都懂一点,但不会太深入。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方士能“保”长生。
这种在后世人看来属于“骗子”的职业,在先秦时期却大受统治者欢迎,甚至还被视为座上宾。
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贵族圈子中有一个很流行的“传闻”,说是在勃海(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这三座神山很奇妙,不是想登岸就能登岸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三座神山中,有仙人居住,他们手上有不死药,人吃了能长生不老,这里的动物都是洁白无瑕的,宫殿全是用金银打造的。
按这种说法,别说古代,就连现在听起来,都十分令人心动。
于是乎,派方士去找仙丹也成为帝王们的一种潮流。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过方士去找仙丹。虽然他们三位压根没有长生,但这并不影响秦始皇觉得自己会成为那个幸运儿。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到达山东,徐福就对秦始皇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字叫做蓬莱,方丈,瀛洲,那里边住着神仙,您给我3000童年童女,我去找到神仙,为您求得仙丹”。

徐福发挥自己方术士的职业特长,绘声绘色地把三座神山描述得仿佛近在眼前。
秦始皇一听,心里一阵激动。
于是,秦始皇大手一挥,拨下足够3000童男童女三年衣食住行的巨额花费,让徐福带着大家伙出海找神仙。
安排了徐福的新项目之后,秦始皇就满怀期待地回到了咸阳。
话说徐福带着3000童男童女出海后,他以修仙访药之名,过得逍遥自在。
徐福离开的这几年,秦始皇也干了不少大事。
就比如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觉得自己住的皇宫太小,就在骊山下修建一座更大的宫殿,也就是耗费巨资和无数人力的“阿房宫”。
秦始皇的宫里,除了徐福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术士帮秦始皇求仙炼药。

其中以卢生、侯生为首的方术士多次求仙失败,再加上目睹了秦始皇横征暴敛的种种暴行之后,他们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
卢生站出来劝退道:“这世上哪有长生不老的药,不过是忽悠皇帝混点钱财罢了,如果我们迟迟弄不出丹药,以始皇的脾气,我们的小命迟早是保不住的。”
几位方术士一听,也是啊,忽悠得了一时,忽悠不了一世。他们便使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带着巨资,偷偷地溜出了秦宫。
秦始皇听说仙药班子全体解散了,他怒气冲冲,越想越恼火:“之前说文人闹事,老子把六国的史书都给烧了,请你们这些方术士过来,好吃好喝的招待,没想到你们就是这样坑老子的!还有那个徐福,钱拿走了不少,这么多年了,连根毛都没找到,你们这群方术士,没有一个好东西!”
怒发冲冠的秦始皇当即下令在咸阳城内搜查方术士,并将抓获的460人全部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所谓“坑儒”,其实坑的就是方术士。
坑完方术士之后,又过了两年,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出巡。
秦始皇再次来到山东,徐福对之前的“坑儒”活动也有所耳闻,还不等秦始皇问他,他便主动向秦始皇汇报工作进展。
徐福再次发挥表演特长,他对秦始皇说道:“我们在蓬莱仙岛上找到了仙药,就等着上仙岛,可惜被海中的一条巨大鲛鱼给挡了道。”
秦始皇一听,感觉有戏,他顿时把怨气抛到了九霄云外,忙问徐福如何进一步登岛。
此时徐福一脸自信地回道:“请始皇派出精驽人马,射杀鲛鱼,方可登岛。”
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摸了把胡须,哈哈一笑:“这好办呐!传话下去,迅速整备人马,寻海上鲛鱼。”

精骑部队拿着连弩到海上寻找了一番,还真的见到了一个大鲛鱼,一发连弩下去,这个鱼被杀死了。
鲛鱼被杀死后,徐福也就没有理由不出海了。
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率众出海。
至于徐福后来怎么样了,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徐福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
主流说法是徐福在大海中遇到意外身亡。
也有的说徐福一行人来到了"平原广泽",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徐福便停下来,自立为王。他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
不论哪种说法,都能猜测到,徐福出海后,无论他是生是死,他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毕竟,仙药是不可能有的,他不能两手空空地回来见秦始皇。

如果徐福没有在海中遇难,那么,他最后去了哪里呢?
关于这一点,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只有一句话提到了。
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这话意思是说,徐福出海后,他找到了一片有平原有水源的地方,在那里称王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正因为司马迁的这句话,才引发了徐福结局的第二种猜想。
至于这个“平原广泽的”地方是不是日本,司马迁老先生没有说。
但根据种种迹象,从侧面反映出,徐福应该真的去了日本。
说句玩笑话,在中国,徐福的热度和推广度还不如“徐福记”(台湾知名糖果品牌)。
然而在日本,徐福却被奉为了神。各种徐福庙、徐福墓、徐福祠、徐福碑就有50多个,与徐福有关的故事传闻则数不胜数。

在日本关西的新宫市,有上千字的碑文,自称徐福之墓就在他们那里。
新宫还有一整套与徐福的文化。商业链有“徐福寿司”、“徐福酒”,在文化上,新宫有很出名的“徐福大祭”,而在建筑上,还有很多以徐福为祭祀主体的庙院,以至于整个新宫,都有着很浓重的“徐福味”。
而且,日本还有多个旅游景点与徐福有关系。
就比如位于日本京都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据说这里是徐福来日本上岸的地方。


根据村口的指示牌所写,徐福的上岸处在前方200多米远的海边。
沿着指示牌方向走,就会看到一根石柱,上面写着“东极”二字。
说来也巧,浙江省舟山新区也有一个“东极岛”,也有徐福的传说。
莫非,徐福所到之处,必有“东极” 相伴?
沿着景点指示牌,穿过一个神社后右拐,就能看到一个山洞。


在洞口边上,立着一个牌子,指明这个洞是徐福当年居住过的山洞。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块碑,上书“方士徐福上陆之地”。

在徐福上岸处,有一个叫作“新井崎神社”。

碑文上说,徐福当年从这里上岸后,将带来的数千童男童女安顿在附近,自己还当了村长。
除此之外,徐福也被认为是日本的“农神”、“药神”,地位等同于女娲、神农氏、黄帝之于我们华夏子孙一般,若是综合日本社会中,各地区、各阶级对于徐福的“认知”言论,那么就会得到一个概念:徐福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
以上所述,都是在日本当地,真实存在的地标。
或许有人会说,地理建筑可以人为加以设计,那么,有没有什么历史文献资料等相关说明呢?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徐福到达日本的,是五代时期济州开元寺的一个叫作义楚的僧人。
在他所著的《义楚六帖》中,首次提到徐福达到日本的故事。

那么,一个整天在庙里念经的出家僧人,他怎么能知道徐福到了日本呢?
义楚在书中也说得很清楚,这件事是他从一个日本高僧“宽辅”那里听来的。当年日本僧人来中国搞佛学交流时,给他讲起了徐福的故事,于是义楚便记录了下来。
也就是说,“徐福到达日本”这个说法,归根到底,还是从日本流传开来的。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中,也讲述了日本的创世始祖——伊奘诺尊(男神)和伊奘丹尊(女神)是乘坐着鹢鸟船,从天国降临日本的。
试想,当时还处于石器时代,过着茹毛饮血生活的日本人,他们突然发现大海上驶来一艘巨船,船上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拿着锋利的兵器,在他们心目中,这群人,可不就是“神仙”。
而日本古书上记载的“伊奘诺尊(男神)和伊奘丹尊(女神)”,极有可能就是指徐福和他的老婆。
或许,徐福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原本是指望到蓬莱仙岛去寻找神仙的,一不小心,自己反而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仙。

于是,徐福索性就以神仙的身份在当地住了下来,以神的名义,统治了这个小岛,成为了日本人口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日本的史书《日本国史略》中也写道:“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
当然了,史书都是人来写的,有没有将民间故事加以篡改,这个也不好验证。
如果说日本的史书骗人,那么,考古应该就是最无声但最公正的历史了。
从日本的考古发现,就在秦末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徐福出海的年代,日本还处于石器时代,但也就在这段时期,日本迅速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水稻和文字都开始出现,就连日本人的身高,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变化的。

由此,不妨大胆推断,也许正是因为徐福到达了日本,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先秦文化,青铜技术,农业技术,这才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文明层次。
一直到现在,日本的首脑和日本皇室直系血统异口同声地“认祖归宗”,再次把徐福及秦人“东渡日本、创造日本人”的言论推到了舆论热潮。
1994年1月28号,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出席一个“徐福东渡”的研究会时,曾经说过:“我的祖先也是中国人哩”。
有人觉得羽田孜只是政府首脑,日本“血统”尊贵与否,还得看是不是天皇一脉的。
无独有偶,昭和天皇的弟弟崇仁亲王曾经也公开说过:“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结合日本著名的有着中国秦汉器具色彩的“弥生文化”,这么多年了,每每提起徐福和日本起源,都能引发热议。
正因为我国对于徐福后来的历史一片空白,所以被日本人这么一闹腾,徐福完全就变成了他们自己内部的争论了。

回顾古代日本和中国的外交,不难发现,在唐代,日本极其崇拜中国,而“徐福”之说也是在那一个阶段,开始被他们大肆宣传的。
或许,他们当时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唐朝的青睐,以此获得中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唐朝以后,到了五代、宋朝时期,日本人这种“认祖”的势头没有丝毫减弱,徐福渐渐成为了一个“神话”,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对古代中国文化那么推崇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