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一生历经波折,身为宣帝之子,他在幼年便目睹了母亲被霍光妻毒死的悲剧。而后,他在地节三年被立为太子,最终黄龙三年继位。
汉元帝像
然而,他和他的儿子汉成帝,却处在了汉代由鼎盛走向衰亡的转折期。那么,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呢?是倒行逆施,加速了汉朝的衰亡?还是采用了“以柔治国”的儒家方略,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延缓汉朝的衰亡?他们的决策,无疑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还原。但正是这些未知与争议,让历史充满了魅力与吸引力。让我们深入探索汉元帝刘奭波澜的一生。
太子生活
汉元帝刘奭,他生于元平元年,是汉宣帝刘询的长子。刘奭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便即位为汉宣帝。
当时,霍光的夫人霍显想让其女霍成君成为皇后,于是其母许平君便被鸩杀。幼年丧母的他,还曾险些被霍氏一族所害。
许平君
幸运的是,宣帝及时除掉了霍氏家族,为刘奭的成长扫清了障碍。为了确保太子的安全,宣帝精心挑选了一位素来谨慎而无子的女子王婕妤,立为皇后,让她抚养太子刘奭。在王皇后的悉心教导下,刘奭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德有才的太子。
在元帝做太子时,就向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则训斥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所谓“霸道”就是先秦法家治国之道;所谓“王道”就是儒家的仁道。宣帝见太子要用“纯儒”,就叹息说:“乱我家者,太子也!”并且想以“明察好法”的淮阳宪王刘钦来更易太子,后来因为怀念亡妻许平君,才终于没有废兄立弟。
黄龙元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初元”。
大权旁落
本来汉宣帝临终前,已给元帝安排好了辅政大臣,第一位是外戚侍中、乐陵侯史高,另两位是太子太傅萧望之和太子少傅周堪,并提升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三人并领尚书事。元帝的信任与支持,使得萧望之等儒臣看到了推行仁政的希望,然而他们的影响力增长,却引起了史高的心理失衡。史高与宦官联手,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萧望之向元帝建议纠正宦官掌管中书的做法,但元帝初即位,不敢做出调整。萧望之的这一动议,却引来了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的嫉恨。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
萧望之因弘恭、石显等宦官的陷害而饮鸩自杀,这无疑是对元帝的一次沉重打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元帝虽然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却并未对他们进行实质性的惩治。这反映出元帝在政治上的短视与低能,他空怀匡正理想,却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依靠儒臣的力量。然而,他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这无疑是自废武功,自断臂膀。萧望之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元帝政治失败的象征。
石显
萧望之离世后,中书令弘恭也相继辞世,石显继任中书令一职,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汉元帝出于对石显的信赖及身体日渐衰弱,竟将朝政全权委托给他。从此,石显威权如日中天,公卿百官无不俯首帖耳,唯他马首是瞻。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元帝始终未能悟察,说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
元帝之所以大权旁落,不仅在于近幸的狡猾佞巧,更在于他自身政治水平的低能。
大败匈奴
在宣帝神爵二年以后,匈奴内部上演了一场权力争夺的大戏,五单于争立,最后形成了南北对立的格局。在这场匈奴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与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对立逐渐凸显。而汉元帝时期,汉匈关系也经历了重大变革。建昭三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部将陈汤联手发动攻击,他矫诏调集各处屯田部队和西域一些小国的兵力共4万人马,进攻郅支,成功击败北匈奴,为汉朝在西域赢得了长达四十年的和平。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中西交通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郅支单于
此后,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与汉朝达成了盟约,两国合为一家,相互支持,共同维护边境的和平与稳定。这一盟约虽然被一些公卿认为辱国,但元帝却坚定地追认了它。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汉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更展现了汉朝在当时的强大实力和深远影响。此后,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为汉朝与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的交流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败于北匈奴郅支单于之手,转而向汉朝称臣,并三次赴长安朝觐天子,自请为婿。汉元帝见状,遂选宫女赐予他,其中便包括了那位名垂青史的昭君。
昭君出塞
在汉朝后宫中,昭君虽仪容雅丽,但因未受皇帝封诰,地位卑微,入宫数岁都未能得到皇帝的召见。然而,当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三次入长安朝觐,自请为婿时,昭君却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在欢送仪式上,元帝惊艳于昭君的丰容靓妆,大为悔恨,但天子难言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寓意着和平与安宁。她的到来,不仅为匈奴带来了汉朝的文化与智慧,更在呼韩邪单于的领导下,助其控制了匈奴全境,实现了南北匈奴的统一。昭君出塞,不仅是一段千古佳话,更是中原与边疆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中年崩逝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元帝驾崩于长安未央宫,终年四十二岁。元帝的离世,不仅标志着西汉王朝一个时代的结束,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统治时期,西汉国力逐渐衰弱,对外关系也日趋紧张。然而,元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他的离世,让西汉王朝陷入了一段时期的动荡和不安。
汉元帝
汉元帝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
据传,元帝精通篆书,善于音律,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文艺皇帝。然而,他的性格过于拘谨,优柔寡断,导致他无法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种种危机。他信任宦官弘恭、石显等人,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欺上瞒下,使得朝政混乱不堪。在刘奭的统治下,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导致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而刘奭本人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这些危机,反而任由局势恶化。因此,尽管他有着卓越的文艺才华,但他的统治却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昭宣二帝的中兴之业,在他的手中开始衰败,让人不禁感叹:才华与治国之间,真的不能划上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