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中日关系缓和!王毅与日本达成20项共识后,美防长宣布访日

浮生半梦情难舍 2025-03-25 16:14:48
王毅外长的这次外交活动,用形容,真是既有针锋相对又藏刀藏糖。3月22日的日本首相官邸内,空气中的紧张感几乎能剪下一块来——王毅在几位日本高官间穿梭时,吐露的每,都是对日本的小动作狠狠一击。尤其是在与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握手寒暄之后,王毅话锋一转,提出了让人颇感不适的“中国底线”论。但这并不是新鲜事,日本在一些问题上的态度的确像悬在半空的一枚钟摆,摇摆不定。

为了理解这次会谈背后的系列动作和言语,我们只能从中日之间几十年来的复杂关系说起。日本方面最近的几次小动作,真叫人叹气。比如默许前自卫队统合幕僚长岩崎茂成为台湾当局所谓的“顾问”,在户籍地标注问题上也是随便一放,甚至还把军事力量的触角伸进了愈发紧要的台湾海峡。这种种行为早已成了一种定式,就像一只油腻的秤,一边压上柜台,一边偷偷地在桌下重新调整砝码。此时的中国,自然不打算继续视而不见,而王毅的此番记录在案可谓步步走心。林芳正的回应看起来颇有政策圈里的“老油条”特色,虽然嘴里不紧不慢地表示日本的官方立场没有变化,但其潜台词分明是对某些议员放话说“中国是个摆设”的暗中消解。中日联合声明的效力在外交术语中的确没那么“刚性”,这点日本人心知肚明,而中国也对此心照不宣。换句话说,日本既担心立场过分倾斜引来中方压力,又难以与部分美国模式下的战略走脱关系。

中国的反应显然更加实际。一天前发布公告,将继续对日本进口的一类化学品征收反倾销税,而这关税水平相当地“辣手”,后续五年的时间内都将以40.5%的高税率征收。从经济角度,这完全是寻求一种深度博弈。更有意思的是,王毅访问的当天,中国海警的两艘大型巡船奔赴钓鱼岛海域执行任务,行为上毫不拖泥带水。一糖一棒,手段鲜明而精准,但日本会如何回应?形势细思极恐。虽然目前表面上看起来两国之间还算心平气和,外交场合里彼此耐心地将话说满,也达成了一些实际性的合作,比如涉及水产品、绿色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议题,但那种表面平静背后弥漫的压力,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特别是在福岛核污水排海争议问题上,中国的态度一如既往,而日本政府也通过这些议题不断地试探中国的底线。有分析指,中日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打打谈谈”的节奏,但节奏若乱,会对区域政治及全球经济秩序形成长远影响。双方的水产品和汽车领域拉锯战,虽然暂时有些妥协,但真有人相信这些问题能轻易结束吗?答案显而易见。

就在中日关系稍微缓和的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插了进来。这次访问的主角是美国防部长海格塞斯,他几乎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不论是与日本军方高层会面还是访问菲律宾,意图都很明确——搅局中日关系。有人对这次访问挖出了不少“黑历史”,比如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僵局背后都能看到美国挑拨的影子。早些时候,美国公开声明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等于是给日本壮胆,同时间接地逼迫中国采取更紧张的反应,试图把局势搅浑。海格塞斯的到访绝非只为了打招呼那么简单。他的背后,是美国试图通过盟友关系不断强化对国际事务的掌控,这种行为就像不断调整一个不平衡天秤的砝码,还是那种随时准备偷偷拿走某一个砝码的姿态。而日本的角色也确实很微妙,一方面它需要保护自己,它对中国庞大市场和资源的需求又无法忽视。在这种矛盾状态下,日本政府的政策表现注定是形式大于实质,最终要做的,依然还是维护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最大化的路径摆在面前,究竟该走哪条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评估。

顺便提一下,王毅在记者会上曾表态类似于对中日关系未来的警告“迷信实力地位,搞丛林法则的国家,终将被历史淘汰。”这话分明不是只指美国,但日本会听懂吗?这就要看它在未来几年区域发展尤其是自贸框架中的表现了。有人说亚洲是美国霸权体系最强的堡垒,也有人调侃它正在走向“经济亚洲化”的新阶段,事实显然没那么简单,至少对于日本这种跌跌撞撞的盟友来说,它的处境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想得要复杂得多。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