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中,地球以其蔚蓝的外观独树一帜,这抹蓝色正是生命的象征——水。水,作为生命之源,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无数生态系统的基础。
面对“地球的水是否会枯竭”的疑问,科学界普遍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地球上的水总量是相对恒定的,不会因自然循环而枯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水资源危机不存在,因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实际上是极其有限且分布极不均匀的。
据估算,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3.86×10^17立方米,但其中97.5%为咸涩的海水,剩余的2.5%淡水中,大部分以冰川和永久冻土的形式存在,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约1%。这意味着,尽管从总量上看地球水资源看似丰富,但实际上能够供人类生活、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水资源非常稀缺。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保证了地球上水体的动态平衡,使得水资源得以再生。
即便有水流入地壳深处或被锁定在极地冰盖,通过地质时间和气候变化,水最终仍能回归到水循环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的水在宏观层面上确实不会枯竭。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水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水泥和沥青覆盖,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加速了地表径流,导致雨水无法有效补给地下水。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源,而工业排放则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以2023年为例,全球多地遭遇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美国西部、欧洲南部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供应,还对农业产出造成了巨大打击。
以美国加州为例,该州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州用水量的约80%。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州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及加强废水回收利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压力。
面对水资源的挑战,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成为关键。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如反渗透膜技术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使得更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考虑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
以色列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该国依靠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成功地将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转变为水资源自给自足的典范。
同时,国际间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合作日益增强,如《巴黎协定》中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间接促进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通过共享水资源管理经验、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
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不会枯竭,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扰,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之道在于科技创新、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得以持续滋养未来世代。
水则为财,看地球人撑舵手造出来的什么玩意!
地球上的水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地核内重元素(粒子)物质核聚变反应续生氢氧元素化合为高压地内水,通过火山口天池,高山有好水,海底烟囱等通道湧入地面自然形成江河湖海巨量水源,它循环续生而不会枯竭。详见《守正创新国学现代化》一文。龚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