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总,一起拍个照吧。”
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养病时一位年轻人走到他的身边说道。
望着面前的年轻人,林彪点了点头,随后留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张正装照。
林彪本身不愿穿正装,更不要提拍正装照,此青年人又是何许人也,成为唯一一个与穿着正装的林彪有过合照的人?
骁勇善战,苏联养病此年轻人名叫李天佑,1938年因伤病的困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战场,回到延安治疗,1939年6月,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
未前往苏联之前,其曾是林彪手下的一名悍将,1937年8月,红4师在陕西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林彪担任115师的师长,李天佑担任115师343旅686团的团长,当时他的副手是杨勇。
9月中旬,日军攻占了平津,随后将目光投向了山西,妄图突破平型关,进入太原。
日军若成功进入太原,中国革命将面临很大的危险。
9月23日,聂荣臻到达平型关,与林彪商议平型关作战方案,势必粉碎日军的阴谋。
林彪看到地图后说道:“大队日军正向平型关进犯,这里地形好,可以打一仗。”
平型关的地势确实易守难攻,聂荣臻认为此方案在平型关围堵日军是最好的选择。
确定了作战地点之后,林彪返回军中召开了全师干部动员大会,讲解了如今敌我情况,胜利的条件以及注意的要点。
“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要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
聂荣臻强调道,随后又将日军板垣师团的情况介绍给各位干部:
“板垣进攻华北,遇到的都是不战而退的国民党军,所以部队的气焰十分嚣张,同志们,对付这样的敌人,有没有信心?”
当时日本方面打出三个月内“拿下”我国的狂言,面对如此嚣张的日本军,我军自然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我军大都憋着一口气,想要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因此当聂荣臻的话音落下之后,李天佑就带头喊道:“有!”听到李天佑的回答后,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都笑了,并说道:“老虎要发威了。”
听到林彪此话后,很多人都非常诧异,李天佑旁边的战友还低声交谈道:“师长自己才是‘小老虎’,他却将李天佑称为‘老虎’,这小子可真有面子。”
当然后期李天佑的表现,也没有令众人失望。动员大会结束后。
众人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作战,平型关虽然易守难攻,但是我军与日军在装备武器方面相差甚远。
因此平型关战役想要取得胜利并非易事,为了取得胜利,林彪将115师分为几个部分,李天佑部的任务是正面向敌人冲杀,李天佑与杨勇接到命令以后连夜前往距离平型关15公里的冉庄待命,抓紧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
平型关之所以易守难攻,是因为平行关的地势极为险要,关前有公路蜿蜒其间,直通灵丘,路北侧山高坡陡,极难攀登,南侧山低坡缓,易于出击。
李天佑率领686团实行中间突破的作战方案,歼灭从灵丘来的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一部和辎重部队。
9月25日清晨,满载日军、辎重部队和军用物资的300多辆汽车、马车向平型关方面开进,车上的日军信心满满,在他们看来,我军也如同国民党军队一般没有作战能力。
李天佑看着日军指挥员得意忘形的样子,极为生气。
日军到达辛庄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因道路泥泞其汽车不得已停了下来,西进的日军继续向前拥,一时间人、车、炮等挤成了一团。
这下可是乐坏了李天佑,随后其向师部报告,林彪得知此地的情况后,命令其立即发起攻击。
“攻击开始,给我狠狠地打。”
接到上级命令后,李天佑可谓是无所顾忌,要求战士们狠狠地打。此时的日军只能被迫挨打,望着更乱的日军,李天佑指挥着部队冲下公路,把日军切成几段,一口一口的把它“吃掉”。
为了躲避李天佑部的攻击,日军向老爷庙以及北部高地行动,随后李天佑指挥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山沟里。”
接到命令后,负责的部6架日军扫射,一鼓作气冲向公路,拿着刀子与日军作战,厮杀半个小时后,日军不敌我军,此时我军的伤亡也较为严重,但好在抢占了制高点。
因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打的日军无处躲藏,日军指挥官也多次想要抢占老爷庙制高点,但均被我军打下去,当天下午1点左右,日军再次向制高点发起进攻,此时日军的进攻与此前有很大的差距。
李天佑也发现了这一点,命令部队加强火力反击,日军抵不住我军的夹击,四处逃窜,李天佑部也损失惨重,副团长杨勇负伤,9连打倒只剩下几十个人。
当然日军的损失更为严重,在此次平型关战役中,我军击毁敌人100多辆汽车,缴获了其200多辆大车,以及1000多余长短枪,众多军用物资。
据悉我军缴获的日军军大衣,就足够给115师每人发一件,我军还缴获了日军的一批军用地图以及绝密文件。
此次平型关战役可谓是大获全胜。平型关大捷后,李天佑、杨勇等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1937年10月,李天佑指挥部队在山西广阳附近伏击敌军,歼灭了1000余名敌军,缴获了数百匹战马。
因李天佑表现出色,升任343旅副旅长。
1938年,林彪苏联治疗期间,其担任343旅旅长。其率领部队开进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6月,因身体原因前往苏联。
李天佑在苏联养病学习期间与林彪联系极为密切,其本身就是林彪的爱将,加之当时林彪是我党在苏联的负责人,因此林彪极为关心李天佑。
1940年的时候,林彪与李天佑同时出席活动,结束后,李天佑走到林彪的身边,邀请其一起合照,至此留下了林彪唯一一张身穿正装的照片。
在苏联学习4年后,因国内时局转变,我党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李天佑化装为蒙古商人艰难回国,1944年辗转多地到达延安。
毛主席得知李天佑等人回国之后,特地接见了李天佑,并对其说道:“是一个将才,以后肯定有用武之地。”
听到毛主席的夸奖后,李天佑非常高兴,在苏联学习期间,其就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重返战场,为中国革命效力。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我党制定了夺取东北的战略。
1945年9月的时候,李天佑奉命前往沈阳,完成鞍山等地的设防任务。
1946年起,李天佑就率领部队在东北地区作战,仅1946年一年,其部队共歼灭了1.6万国民党,虽然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对于李天佑来说,这些还不够,他希望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后期李天佑在辽沈战役中表现极为出色,因其出色的表现,1948年11月2日,中央军委命令李天佑率领部队进入天津,参加天津的攻坚作战。
接到命令后的李天佑以急行军奔赴天津的杨柳青,在这次战役中,李天佑率领的部队担任第一主攻,1949年1月3日至12日,按照部队的部署,李天佑指挥部队逐一拔出了敌军的外部据点。
14日的时候,李天佑发起最后的总攻,500多门炮对准敌军,一时之间整个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炮火未结束的时候,第一纵队的左翼主攻师提前向和平门发起冲击,担心误伤,李天佑命令炮兵停止攻击突破口,改为向纵深延伸方向射击。
在我军的英勇作战之下,战斗发展的极为迅速,指挥员难以掌握战场的情况,李天佑当机立断要求纵队领导分别深入战场,指挥作战。
在纵队领导的指挥之下,各路攻城的大军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入天津城内,经过激烈的厮杀,我军抓获了敌军大量的俘虏,历时29个小时,天津守城的13多万国民党军全歼,天津战役取得胜利。
李天佑出生于1914年,其家中兄弟姐妹5人,李天佑家中排行第三。
李天佑的家境极为贫寒,但其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举全家之力供李天佑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实在无力承担私塾费用,李天佑只好退学,退学之后与父母卖竹器,得以果腹。
长大后前往桂林的一家米粉店当学徒,每天的工作极为辛苦。
此时的李天佑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境况,想要寻找新的出路,1928年,李天佑来到李明瑞的部下当兵,9月李明瑞起兵反抗蒋介石失败后,在张云逸等人的影响之下,加入我党。
实际年龄不到16岁的李天佑参加了百色起义,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红七军部特务连连长。
1930年3月,红七军为了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决定前往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黔桂边区开展军事活动。李天佑率领其特务连随军出发,负责警卫工作。
百色起义之后,红七军的斗志空前昂扬,很快就到达了贵州榕江县附近,这里是贵州军阀的根据地,里面储藏了众多的军用物资。
红七军的领导认为可以在此进行战斗,既能够壮大我军声势,又可以缴获一定的物资。
当然虽然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军的武器装备极差,两个团的力量根本凑不出重型武器,于是这场战役打的非常艰难,自上午11点左右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也没有将此城攻下。
我军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若持续无法攻下,等到敌人的援军到来,我军危矣。
李天佑与张云逸下定决心,在敌人的援军到达之前攻下榕江城,因此对作战方案进行了调整,二纵队在北面假装攻击,一纵队在南面重点攻击,并将大部分弹药集中起来,重点猛攻。
李天佑带领特务连跟随第一纵队出击,本以为调整作战方案后,很快就能够拿下此城,但是敌人的弹药实在是太猛烈了,我军前进极为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天佑主动请战:“总指挥,让我们上吧!”
李明瑞深知李天佑在作战方面的能力,于是对着其命令道:“好!你带着突击队上,一定要突入城内!”
请战之前,李天佑已经挑选了12名英勇善战的战士。
李明瑞下达命令之后,其就带着12名战士,拿着攻城的器械,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之下,勇敢的冲过了敌人的火力网,到达了城墙边。
到达之后,他们更加小心谨慎,紧紧贴着城墙边,架起云梯,插上竹钉,奋不顾身的向城墙方面爬去。在云梯之上的李天佑等人,巧妙的躲闪着呼啸的子弹,即便如此也有人应声倒下。
李天佑一马当下,率先爬到城头,在敌人未反应过来之前,李天佑拿着手枪,对着敌人的机枪手射击,机枪手应声倒下,当然此时对面的敌人也反应过来,将枪口对准了李天佑,李天佑的大腿因此受伤,他强忍着剧痛,一连扔了几个手榴弹,敌人的机枪被炸哑了。没有的机枪的帮助,敌人很快就败下阵来,我军抓住机会,发起最后的总攻。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我国掌握了榕江城,这是红七军自成立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歼灭了500多名敌人,俘虏了600多人,缴获众多重型武器以及军用物资,此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李天佑功不可没。
李天佑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张云逸曾在一次会议上说道:“这个小鬼头,还不到16岁就这么凶,到26、36岁,那还得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