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三首诗,风格清新妩媚

白衣读书 2023-12-04 17:57:37

导语: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人。 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1《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这句写出了打稻的时间和地点。新筑场是指新建的场院,泥是指田埂,镜面平是指地面平整光滑,像镜子一样。这些细节都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节俭,以及对土地的珍惜和爱护。家家打稻是指每家每户都忙着收割稻谷,趁霜晴是指利用霜后的晴朗天气,这是打稻的最佳时机,晴天可以使稻谷更容易晒干。这些细节都显示了农民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对收成的期待和喜悦。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句写出了打稻的声音和气氛。笑歌声是指农民在打稻时的欢乐歌声,轻雷动是指打稻的声音像轻微的雷鸣,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现了打稻的热闹和壮观。一夜连枷响到明是指农民通宵达旦地打稻,不知疲倦,连枷是一种打稻的工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叫梿枷。这些细节都显示了农民的辛勤和努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

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秋日田园的美好画面,展现了农民的勤劳、智慧、节俭、热情、乐观等美好品质,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田园诗的经典之作。

02《碧瓦》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这一句写的是近景和远景,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碧瓦楼的富丽堂皇和隐秘幽暗。碧瓦是绿色的琉璃瓦,是权贵的象征,绣幙是彩绣的帷帐,是奢华的标志。绣幙遮住了楼里的情景,让人联想到里面的人在做些什么。赤栏是红栏杆,是桥上的装饰,绿溪是清澈的小溪,是桥下的风景。赤栏桥外,是一片自然的美景,与碧瓦楼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句的用词都很精练,颜色也很鲜明,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这一句写的是天空和地面,用反常的手法,表现了春日的盛景。无风杨柳,是一种温柔的意象,漫天絮,是一种浪漫的氛围。柳絮不待风而飞舞,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不雨棠梨,是一种清新的意象,满地花,是一种绚烂的景象。梨花不经雨而盛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纯洁。这一句的用词都很优美,气氛也很和谐,给人以感官的享受。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描写了暮春时节的一幅图画。诗人用对比和反常的手法,把碧瓦楼、绣幙、赤栏桥、绿溪、杨柳、柳絮、棠梨、梨花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画面。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风光,还暗含了对南宋朝廷的忧虑和不满,以及对中原河山的眷恋和哀叹。诗人的笔法委婉,思绪内蕴,画外有音,意寓言外,发人深思。这首诗构思精妙,立意深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03《清明日狸渡道中》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第一句“洒洒沾巾雨”,描写了清明时节的细雨,雨水打湿了诗人的纶巾,也暗含了泪水。纶巾是古代的一种头饰,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是文人的标志。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身份,也显示了他的清高和孤独。

第二句“披披侧帽风”,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山风,风吹乱了诗人的头发和帽子,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的不安和动荡。侧帽是古代的一种帽子,有两个角,可以遮挡风雨,是官员的标志。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地位,也显示了他的艰辛和无奈。

首联用“洒洒”和“披披”两个叠字,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和风力的强度,也增加了诗句的音韵美。这两句以诗人自身为视角,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也为后面的景物描写作了铺垫。

第三句“花燃山色里”,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山花,花朵如火般燃烧,染红了山野,形成了一片艳丽的色彩。花燃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现了花的鲜艳和热烈,也暗示了诗人的热情和激昂。

第四句“柳卧水声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水柳,柳条垂在水面上,随着水流的声音摇曳,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柳卧是一种委婉的比喻,表现了柳的柔软和安详,也暗示了诗人的温柔和沉静。

颔联用“燃”和“卧”两个动词,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山花和水柳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诗人的不同情感。这两句以山水为背景,写出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也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了对照。

第五句“石马立当道”,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扫墓风俗,石马是坟前接道两旁的石兽,是古代祭祀的标志。这里表现了扫墓的场面,也显示了对亡者的敬重和缅怀。

第六句“纸鸢鸣半空”,描写了清明时节的风筝放飞,纸鸢是鹰形的风筝,是古代娱乐的一种。这里表现了风筝的活泼,也显示了对生者的欢乐和祝福。

颈联用“立”和“鸣”两个动词,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石马和纸鸢的不同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不同态度。这两句以扫墓为主题,写出了清明时节的人文风情,也为后面的结尾作了铺垫。

第七句“墦间人散后”,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坟地,墦是坟墓的意思,墦间是指坟地之间。这里表现了人们扫墓完毕后离去的情景,也显示了对坟地的冷清和荒凉。

第八句“乌鸟正西东”,描写了清明时节的乌鸦,乌鸟是指乌鸦等黑色的小鸟,西东是指四处飞动。这里表现了乌鸦在坟地上觅食的活动,也显示了对乌鸦的厌恶和悲哀。

尾联用“散”和“正”两词,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人和鸟的不同动向,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的不同感受。这两句以坟地为焦点,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寂寞气氛,也为全诗作了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的山行诗,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气候、景色、风俗和心情,运用了细腻地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亡友的怀念,以及对生死和时代的感慨。诗中的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诗中的意境清新而含有哀思,诗中的情感真挚而不失风雅,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3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3-12-05 07:46

    春风垂柳尽情舞,秋雨枯叶伤心归。

  • 2023-12-04 20:51

    冬夜》 家家窗户暗, 户户失语声。 只有当空月, 照得中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