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也称为PCOS)发病率为5-10%,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的最常见原因。
近年来,随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认识的深入,我们发现它是一种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该病病因不明确,与遗传、体重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相关。
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信号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多于青春期开始发病,常见于育龄妇女。
(1)月经失调
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周期可能为35天-6个月、不规则子宫出血、经量少或者闭经。部分人虽然月经规律,但是无排卵,称为无排卵月经。
(2)不孕
生育年龄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少、无排卵而导致不孕。以原发性不孕症(从未怀孕者即为原发性不孕)较多见。除此之外,自然流产机率也增加。不孕和自然流产是许多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3)多毛、痤疮
由高雄激素引起,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独特的临床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上唇、前臂、小腿及阴部有比较明显的体毛。油脂性皮肤和痤疮也常见,这与体内高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有关。
(4)肥胖
约50%-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肥胖。通常采用体重指数(BMI)进行肥胖的分级。BMI =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我国人群BMI在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28为肥胖。
(5)黑棘皮征
表现为脖子、大腿根部等皱褶部位皮肤增厚,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质地柔软。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是糖尿病潜在的标记。
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检查
由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多毛,做出初步判断。如需要确诊,还需要以下检查:
(1)无排卵或稀发排卵的检查:
①基础体温测定。在清晨刚睡醒还没有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测量舌下体温5分钟,即基础体温。如果月经周期后半期基础体温无升高,则说明无排卵。
②诊断性刮宫。于月经前2~3天至月经来潮6小时内到医院进行刮宫,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如果子宫内膜是增生期改变,则说明没有排卵。
③采用B超、排卵试纸等连续监测提示无排卵,均应考虑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2)B超检查特征性改变-卵巢呈多囊性:
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数量增加,大于12个;卵巢体积增大,常常大于10mL。
(3)血液激素水平测定:
一般在月经的第2-4天空腹到医院抽血,了解睾酮和催乳素的水平以及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激素的比值。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睾酮常大于2.6nmol/L;伴有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激素≥3。约30%的病人催乳素也增高。如果长时间不来月经,也可以直接行性激素检查,了解孕酮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激素水平常小于16nmol/L,提示无排卵。
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备孕
(1)生活方式干预,即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这是首选且最安全、最廉价的治疗方式。
尤其是合并肥胖的人,减肥是一切治疗的基础。科学家们发现体重减轻5%-10%,可以帮助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恢复排卵。
饮食原则简单的说就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植物油(橄榄油最佳)、鱼类,辅以少量蛋类、肉类、坚果等。
科学运动是减肥的另一项重要手段。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踏车、游泳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有助于长期坚持。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最为适宜。每次运动时间至少持续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运动强度一般以心率为指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安静时心率+20次/分钟。只有在上述治疗无效时,才考虑使用药物减轻体重。
(2)调整月经周期。
推荐使用天然孕激素或地屈孕酮,有地屈孕酮(10~20 mg/d)、微粒化黄体酮(100~200 mg/d)等,用药时间一般为每周期10~14 d。还有达英35、妈福隆等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的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
(3)改善胰岛素抵抗。
首选甲福明(也称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使患者睾酮水平下降,痤疮减少,恢复排卵。常用剂量1500-2000毫克/天,连续应用4-6周。其次还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等。
4、多囊患者想怀孕,该怎么办?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但是往往需要医生的协助。
(1)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首选氯米酚(也叫克罗米芬),从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每天50毫克,连用5天。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排卵。若治疗1-2个周期无效时,每天剂量增加50毫克。治疗期间测基础体温,观察是否有排卵性双相曲线。也可以B超检测排卵,准确把握排卵时间。
(2)经过克罗米芬治疗3-6个周期无效时,改用促性激素。常用尿促性素(hMG)或重组人促卵泡素(果纳芬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3)如果经过上述治疗无效,也可在必要时严格考虑适应症后采用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近年来兴起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也是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育的有力措施。
总之,尽管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不明,但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治疗,不仅能够使小丽这样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顺利怀孕,而且能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