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空气里已能闻到硝烟味。
叙利亚内乱不止,哈马斯黎巴嫩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色列终于腾出生来将目光瞄准了伊朗。
而伊朗这一次没有坐以待毙,在生死危机下,伊朗终于醒了。
Avia网站报道披露,伊朗革命卫队副指挥官阿里·法达维宣布,伊朗将对以色列发动代号为“真实承诺3”的第三次打击行动。
这是伊朗第三次向宿敌以色列举起战刀,但这次不同的是,以色列75000吨美式军火正在港口卸货,内塔尼亚胡扬言要“终结伊朗威胁”。
两国的枪口同时对准彼此扳机,谁会在按下瞬间快出0.1秒?
时间拉回2024年4月14日凌晨,170架自杀无人机如蝗群般掠过叙利亚夜空,后方跟进的是120枚弹道导弹。
这场代号“真实承诺1”的突袭,直接导火索是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坍塌的废墟。
3名革命卫队指挥官在此前以色列空袭中丧生。
但铁穹系统、箭-3反导导弹在美英约旦联军助阵下,硬生生拦下九成攻势,仅内盖夫空军基地机库燃起黑烟。
血债必须血偿。德黑兰的复仇从未停止,同年10月21日,400枚弹道导弹在深夜划出致命弧线,“真实承诺2”正式启动。
这次打击半径覆盖特拉维夫电力中枢、海法炼油厂等战略目标。
尽管以军宣称拦截率高达95%,但特拉维夫市长办公室玻璃被震碎的镜头传遍全球——伊朗用翻倍的弹药量证明:只要基数足够大,铁穹也会有裂缝。
两次袭击共消耗伊朗近570枚导弹、300架无人机,平均每次烧掉10亿美元军费。
但对以色列而言,真正的伤痛并非物理损伤,而是“绝对安全神话”的破灭。
正如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私下吐槽:“我们像是在用金砖砌墙挡泥石流。”
伊朗这一次之所以有所醒悟,主要还是以色列逼得太紧了。
2025年2月16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7.6万吨的军火,包括1800枚MK-84“拆楼神器”——这种2000磅级航空炸弹能将30层大厦10秒内夷为平地。
天上678架美军运输机同步降落,卸下激光制导组件与电子战吊舱。
得到支持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撂下狠话称要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支持下,"完成反对伊朗的工作"。
美国情报部门泄露的一份紧急报告,彻底点燃火药桶:
以色列计划在3个月内空袭伊朗核设施,毁掉伊朗耕耘20年的浓缩铀工程。
这份代号“巴比伦之火”的行动一旦得手,不仅让伊朗核计划倒退半年,更可能引爆中东全面战争。
毕竟纳坦兹地下18米混凝土工事内,离心机群一旦爆炸,辐射尘将随风飘向多国。
伊朗的选择只剩两个:坐等F-35战机投下钻地弹,或抢先发射导弹雨让特拉维夫陷入火海。法达维的“真实承诺3”宣言,实则是绝境中的反击号角。
伊朗虽然已经放出豪言,但这一次的袭击力度仍然值得商榷。
毕竟从之前伊朗的动向来看,伊朗是没有跟以色列撕破脸的勇气的。
所谓的袭击更像是一种吓唬,告诉以色列不要逼得太紧。
回头看看前两次交锋的数据:伊朗用570枚导弹换来以色列不足2%的设施损毁率,却耗掉对手数十亿美元拦截成本。
这种“不对称消耗战”若持续升级,最终可能演变为双方对民用设施的无差别攻击。
毕竟德黑兰已放话“要让特拉维夫比加沙更惨”,而摩萨德去年暗杀哈马斯领导人的行动证明,以军早已打破不涉平民的红线。
没人知道“真实承诺3”会是新复仇循环的开始,还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枪。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中东最擅长远程火力的国家,与最精于定点清除的军队狭路相逢,这场对决注定没有赢家——除了军火商账簿上飘红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