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会战是指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为打通中国内陆交通线,发起针对河南、湖南和广西等三省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此时的抗战已进入第13个年头,二战也已进入尾声,日本法西斯困兽犹斗,垂死挣扎。
对于中国而言,按理说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八个月的会战中,国民党却上演淞沪、南京等正面战场抗战的第二次大溃败。
军队伤亡50-60余万,国土沦丧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沦陷6000万人,城市丢失146座,创造抗战以来的最大战役耻辱。
同时也极大损害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形象,美英等国对国民党抗战能力表现出严重动摇,并直接促成美国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换取苏联出兵中国战场的恶果。
而国民党大溃败的原因也同样令人深思和心痛。
日本法西斯上演最后的疯狂反扑1943年以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大部分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
引以为傲的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场也屡屡受挫,海上交通线几乎被美军掐断,整个亚洲战场被分割数段。
在美军强大的封锁下,日本海空军被按在地上摩擦,毫无翻身之可能。
由于没有后援补给,分散驻守在东南亚各地的日军只能残喘度日。
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日本将希望寄托在陆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将被切割孤立的南洋日军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一个战略整体。
1944年2月,日本军部大本营制定《一号作战纲要》,又称纵贯大陆交通线作战,即打通从华北、湖南、广西到越南的交通运输线,以此突破美军海上封锁。
日军将豫湘桂之战视作生死之战、国运之战,打算孤注一掷,困兽翻盘。
为此日本动员五十万大军,几乎精锐尽出,以至于日军部大本营自己都称这是发动对华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
日本人把豫湘桂会战看的如此之重要,却不知道他们的对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早已外强中干,政治黑暗腐败,财政入不敷出,已接近崩溃的边缘。
国军虽然号称有300个主力师,但其中近40%是存在于花名册的“鬼士兵”,所以国民党空有的百万大军不过是军官们吃空饷的借口罢了。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上至蒋介石下至地方战区高层,对日军的大规模反扑毫无察觉。
尤其是蒋介石认为日本败相已露,投降不过是时间问题,根本没有力量去组织数十万军队的大规模会战。
要知道在1937年淞沪会战和1938年武汉会战中,日军风头正盛也不过调动三十万兵力。
所以也就没有研究具体应对之策,反倒把重心放到如何防范和剿灭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根据地身上。
此时的国民党内部人心浮动、军纪涣散,早已没有了抗战之初的精气神,日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规模空前的豫湘桂战役,结局可想而知。
豫中会战:国军一溃千里,37天连丢38城,蒋介石政权腐败的真实写照1944年4月中旬,日本派遣华北方面军司令长官岗村宁次率领6个师15万人兵分三路,以平汉铁路南段为目标,对河南豫中地区发动进攻。
负责防御的是中国第一战区,国军在此部署8个集团军共17个军40万人,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副司令长官为汤恩伯。
国军数量虽然比日军多出两倍,但战斗力却羸弱不堪。
司令长官蒋鼎文一直以来迷之自信,认为抗战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似乎只要按兵不动就能夺取胜利,主军河南两年多来,从未认真训练备战,黄河南岸防御形同虚设。
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对抗战的态度同样消极,从不在提高军事能力上下功夫,反而整日研究政治,同国民政府中央高层拉关系攀高枝,俨然从一名军人沦为政客。
同时他纵兵扰民,奸淫掠夺,弄得民不聊生,以至于河南百姓将“水、旱、蝗、汤”列为四害。
汤恩伯
而且汤恩伯与上司蒋鼎文长期不和内斗,极大破坏第一战区军事生态。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军队高层尚且如此,中下军官系统也好不到哪去。
很多军官利用手中职权干起武装走私的勾当,甚至与黑社会组织勾结,甘愿成为黑恶势力保护伞以此牟利,形成以军护黑,以黑养军的恶劣局面。
甚至还将军中武器拿去贩卖,即便是敌军也毫不在意。
当时的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曾说:
“走私经商的不是政府机关,就是当地驻军,而过去那些靠走私经商的生意人,反倒没有了门路,因为被军政机关取代了。”
与国民党军官大鱼大肉、满嘴肥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士兵的窘境。
士兵们的粮饷被经常克扣、拖欠,随着通胀的日趋加剧,让本就收入微薄的士兵生活的更加艰难。
除了军饷不到位,士兵们还要忍受单薄的军服、糟糕的伙食,长此以往,国军内部开小差、逃役成为常态,军纪风气日下。
在豫中会战中,状态极差的中国守军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荥阳、郑州、许昌、漯河等重要城市纷纷失守。
虽然个别国军部队英勇抵抗,壮烈殉国,但仍挡不住国军整体兵败如山倒,直到5月22日日军攻陷洛阳,豫中会战就这样以国军惨败结束。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豫中38座城市全部沦陷,四十万大军如纸糊一般全线溃败,蒋介石虽然了解国军糟糕的状态,但面对如此惨败,也着实出乎其意料。
愤怒之下的蒋介石将蒋鼎文、汤恩伯双双撤职,但国军的颓势并未因此而有所回升。
长衡会战:薛岳“天炉战法”被破解,中国军队誓死保卫衡阳1944年5月,日本第11集团军司令横山勇率领8个师20万人,以湘桂铁路为目标,对湖南长沙、衡阳等地发动进攻。
负责防守长沙的是大名鼎鼎的第九战区司令薛岳,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17个军约40万人。
薛岳,国军抗日名将,武汉会战中在万家岭歼灭日军三千余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因此名声大噪,1939年被蒋介石提拔为第九战区司令。
薛岳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薛岳领导官兵与日军进行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创造天炉战法,通过诱敌深入,前后骚扰,聚而歼之大败日军,共歼灭敌军十万人。
按理说,此次长沙之战应是国军战胜日军最有把握一战,毕竟薛岳对日作战十拿九稳,颇有心得,但此一时彼一时。
首先,薛岳手中的40万大军不过是账面数字,其中能打的军队都被编为远征军抽调至缅甸战场,只有一个第四军和第十军勉强支撑。
其次,军队腐败问题同样困扰第九战区,战区内部中央军和薛岳的粤军长期存在利益矛盾纷争,薛岳不仅是战区司令,还是湖南省政府主席,身兼军政大权,同时又是粤军首领,自然厚此薄彼。
最后,薛岳轻敌思想严重,由于此前的长沙会战中大败日军,到了1944年日军已是强弩之末,薛岳认为日军不具备大规模进攻战斗的能力。
面对这次日军进攻,依然照搬天炉战法应对,不过信心满满的薛岳这次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结果:他的天炉战法被破解了!
原来薛岳严重低估日军11集团军司令横山勇,在攻打长沙之前,横山勇吸取日军在长沙会战的教训,深入研究天炉战法,对薛岳的每一招棋都做到了然于胸。
1944年5月26日,日军发起总攻,为了不让薛岳诱敌深入,后退决战的想法发生,横山勇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
中路方向集中强大的火力直扑长沙,并在中路设置前后两纵队,专门抵御薛岳从其背后偷袭,左路和右路则负责截击两翼山地的中国军队。
反观中国军队,除了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还存在战略协调不力、后勤保障不及时等问题,致使中国军队被日军火力完全压制,无法形成合围态势。
到6月初,日军强势突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等四河阵地,薛岳眼见长沙已不能坚守,即率主力向南后撤,只留下第四军坚守。
6月16日,日军主力兵临长沙城下,第四军顽强抵抗,日军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发动猛攻,并施放毒气,第四军伤亡殆尽。6月18日,日军攻陷长沙。
此后日军继续南下,十天后抵达长衡,在这里遭到了薛岳精锐第十军的顽强抵抗。
7月初,日军汇集十万大军完成对衡阳的合围,并展开疯狂进攻。
第十军依托工事,通过正面和侧面火力掩护,连续实施反冲击,给日军造成大量杀伤,成功打退日军第一轮进攻。
7月11日,日军向衡阳发起第二次攻击,并向城内投放大量炸弹、燃烧弹甚至毒气弹。
但第十军十分顽强,依然固守阵地,顶着日军的强大火力,实施白刃近战和反冲击。到7月20日,成功击退敌军第二次进攻。
此后的十多天里,日军实施围困战略,城内守军很快面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大批战士病饿而死,非战斗性减员非常严重。
8月4日,日军第三次攻击衡阳,第十军将士喋血苦战,顽强抵抗,甚至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向重庆发出最后一份电报:
“我官兵伤亡殆尽,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为报国家!”
虽然将士作战勇猛,但由于孤立无援,无法抵挡日军的攻势,最终衡阳在8月8日沦陷,长衡会战结束。
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成为中国抗战史上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衡阳保卫战作为豫湘桂战场为数不多的亮点,虽然提振士气和抗战的决心,但依然无法挽回之后的败局。
桂柳会战:国民党内部中央和地方派斗争倾轧的恶果1944年8月,日本第6方面军司令岗村宁次率领第11、23集团军16万人,以桂越公路为目标,对广西桂林、柳州等地发动进攻。
负责防御广西的是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张发奎指挥9个军,共约20万人迎敌。
广西战场是豫湘桂会战的最后一个战场。
与豫湘战场不同,广西地处西南边界,毗邻越南,一旦广西失守,不仅使华北、华中、西南地区日军势力连成一片,而且会打通中国战区与东南亚日军的陆路交通线,因此广西之役不容有失。
而且衡阳保卫战已给广西争取47天的战备时间,无论从战略意义上看还是战术准备看,桂柳战场必然是背水一战、决胜之战。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仅仅三个月,张发奎的20万大军就被打的丢盔弃甲,日军一举占领广西,兵锋直逼贵州。
失败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蒋介石重庆政府和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地方派的利益关系上。
蒋介石和白崇禧
长期以来,桂系与国民政府矛盾重重,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桂系势力便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刀兵相见。
虽然后来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但两者矛盾始终存在。
抗战初期,日军来势凶猛,央桂尚能携手一致对外,但抗战后期日军势微,国民政府内部派系矛盾便再次显现。
李宗仁、白崇禧料定日本败局已定,因此拼命暗示广西桂系势力保持实力。
虽然张发奎贵为第四战区司令,但其命令犹如废纸一张,即便是蒋介石也指挥不动。
而蒋介石手下的王牌嫡系新一军、新六军等美械师均被调往滇西、缅甸作战,虽然广西战场形势危急,但蒋介石根本拿不出有效兵力御敌。
从9月初到10月,日军一路南下,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广西,到11月上旬向桂林、柳州发起总攻,防守桂柳的第26、31军拼死抵抗,仅仅三天便牺牲大半,不得不奉命撤离。
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到12月初,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全部被日军打通,至此桂柳会战以国民党的失败宣告结束。
小结从1944年4月至12月的短短8个月,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损失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余万同胞被日军铁蹄蹂躏。
虽然仍有很多爱国官兵在战场上付出鲜血和生命,但带来的教训却十分惨痛,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从此蒋介石威信扫地,进一步失去民心。
正如美国政府所指出:
“国民党与蒋委员长的地位是到了过去十年来最微弱无力的地步,他们正在失掉中国人民的支持。”
从此美国对国民党当局趋于轻视和不信任。
对于日军而言,豫湘桂战役是其溃败前的回光返照,虽然大陆交通线被打开,但日军无力维护其运行,反而使原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分散。
一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反攻下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