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那年麦收的场景, 至今是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农活

农村到了麦收的季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那一段时间。早就进入了状态,所有的准备都只为这次收获。思绪飘到了过去,在那个熟悉而又
农村到了麦收的季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那一段时间。早就进入了状态,所有的准备都只为这次收获。思绪飘到了过去,在那个熟悉而又失去的年代里,麦收是村子里所有人的一场攻坚战,也是至今为止最不喜欢干的农活。 在农村里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麦收所有的工序,家里养的毛驴开始填水加料,指望着毛驴出力务必要保证膘肥体壮。这个月的鸡蛋全被母亲积攒了下来,腌在坛子里。干起活的时候没有时间吃饭,全靠鸡蛋吊着劲头。父亲翻腾出来了略带生锈的镰刀,找磨刀石磨成自己满意的状态,总有一些不放心,搂把草试试锋利的程度,直到使用的顺手了才罢休。

紧张的气氛蔓延到了全村里,所有人好像都“魔障”了一样,对于其他的事情莫不关心,眼下的麦收比天塌下来还重要。每天跑至少跑三趟地头,搓上一个麦穗试试成熟度,嘴里面还念叨着在有多少天就能割了。等待总是最煎熬的,就怕期间有什么大风大雨,粮食一天拉不到家里面就一天不安心。

盘算着日期还,剩下十天半月麦子成熟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打麦场了。先把地头的麦子割上一块,刨掉麦茬紧接着在平整干净,全靠人力拉着一个小碌碡来回压。毛驴这时候还舍不得用,要等到麦子脱粒的时候才行。麦场的地全被夯实,好像走了多少年的老路一样结实。

所有的的工序都已经妥当,单纯就等着割麦子了。安奈住急躁的心,所有人都抓住一切可以休息的时间,这时候村子里反而稍显的平静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第一家的麦子开始收割,整个村子里如同活过来的洪荒猛兽,每个人都红着眼,等着老人喊上一声“割麦子喽”,撸起袖子就是干!

农村的孩子上学的孩子都休了“麦假”,麦收的时候无论大人小孩都有干不完的活。收麦子绝对不是好活,要抢着时间来什么都顾不得了。三十多度的高温在树凉里待着都直冒汗,而汉子们直接脱掉了碍事的外套,顶着太阳一直收割打捆,收割打捆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一天的功夫就晒脱了一层皮,身上被麦芒麦叶划满了“道道”,一些麦芒甚至扎到了肉里面,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刺挠的难受,睡着的时候不经意间都给挠破了。

当时年纪比较小只能打打下手,拿着袋子跟在大人的身后,捡着一些掉落的麦穗。有时候还会跑跑腿,这么热的天气里干活最不能缺水,要不铁定就要中暑。带来的水很快就喝完了,直接跑回家里灌上一瓢的凉水,连烧开水的功夫都没有。为了让孩子少受点罪,快到吃饭点的时候就打发孩子回家做饭了,大人们都不歇息争分夺秒的干活,到时候孩子带饭来了随便吃口就成。

在农村收麦的时候最幸福的就是能吃上一根冰棍了。常有十来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后车架子上驮着一个大大的泡沫箱,一边骑着一边喊着卖冰棍。看着有些眼馋,母亲好像知道自己的心思,给上几毛钱去买冰棍,割麦子的人们也趁着这个功夫休息一会儿抽袋烟。非常羡慕这样的大哥哥,总想着以后自己也这样卖冰棍。二八大梁的自行车,脚都够不到车镫子的年龄,嘎扭,嘎扭的骑着,现在想起来怪可笑。

割完的麦子要碾场脱粒,家里养的牲口就派上了用场。把麦子散开铺在麦场里面,毛驴拖着大碌碡来回转。要是家里面没有牲口的更是累人,只能用连枷一点一点拍打,等别人家的牲口用完了之后才能借来用。赶上了好时候,后来家里和伯伯们家合伙买了一台打麦机。发动机转起来带着皮带,打麦机呼隆隆的就开启了。一捆的麦子塞进机器里面瞬间就完成了脱粒,这可省下了不少的事情。

打麦子的时候父亲就住在地里,这也是村子里面的惯例,晚上必须有人看着麦场。就怕有什么火星引燃了麦秸,另外要是下雨闹天能提前收拾。也跟着在地里睡过几宿,麦场里铺上几个编织袋,直接就躺在上面,真正的天当被子地当床。露天睡觉最难受早上醒来身上都是黏的,不知道是出的汗还是受的潮,可只时候谁顾得上这些呢。

脱完粒后精神上才少许的放松了些,接下来就是“扬场”了。趁着有风的时候父亲挥动着木掀,在嘿!嘿!嘿!的声音中,把一铲铲的麦子扬在空中,母亲则是拿着扫把麸皮扫走。麦收要持续一个星期的时间,刚收获的麦子有水分,还需要经过一两天的暴晒脱水。

晦气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大雨总是不期而至。全家老少都出动收场救场,扫粮食、收粮食、找塑料布,跑里忙外,顾头不顾腚。父亲铁青的脸,一言不发的忙着,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害怕,赶在了下雨前收拾完了才缓和了一些。

都说收获是喜悦的,作为农村人来说从来没有感觉到。没有外人所说的诗情画意,一切都是火急火燎的进行,谁还有什么心情去感受喜悦呢,或许日后吃馒头的时候觉得香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