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次第》:唐宋八大家,其人其事其文

书单故事文化君 2024-03-19 06:47:32

《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是由兴波教授与刘晓旭合著的一部写给大众读者的唐宋八大家通识读本。

恰如本书开篇就说明的那样,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坛上一个璀璨的星座,我们现代的读者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对他们非常熟悉了。

可悖论的是,提到唐宋八大家,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要问它指的到底是哪八个人,许多人也能脱口答出来。但大多数人对唐宋八大家的了解也到此为止了。换言之,我们对这八个人并不真正了解,不了解其人,不了解其事,更不了解其文。

就连唐宋八大家中最出名,甚至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之一的苏轼,我们现代的广大读者对其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往往更了解苏轼的诗词作品,然而所谓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以散文闻名的八位作家。

这样一来,想必许多读者都会承认自己对唐宋八大家并不了解。而这恰恰是《浮生次第》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用有限的篇幅带领着读者开启了一场寻迹唐宋八大家的旅程。

在本书开篇,《浮生次第》就解决了一个关于唐宋八大家的隐秘难题:唐宋八大家是怎么来的?

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两位唐代作家以及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六位宋代作家。那这八个人为什么被称作唐宋八大家呢?这个称呼又是什么时候出现并流行的呢?

根据本书的介绍,唐宋八大家这一概念的出现发生在明朝。

首先由明初朱右选编了上述八位作家的文章,名为《八先生文集》,其编撰初衷是方便学习;到了明朝中期,另一个散文家唐顺之编了一本《文编》,也只收录了这八个人的作品。到了明朝末期,茅坤依据前面两人的成果,选了这八家的部分文章编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这部书大为流行,从此“唐宋八大家”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流传至今。

了解了上述背景之后,《浮生次第》就分别介绍了这一整体内的八位作家。本书在介绍各位作家时采用了非常合理的体例,从生平和作品两个部分切入。先介绍作者其人其事,在这过程中,也少不免介绍其身处的年代。

然后是对唐宋八大家各自作品的介绍。正如上面所说,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八位以散文闻名的作家。因此《浮生次第》中选录的作品也均是散文作品。

我们当下读者对于唐宋八大家,了解更多的其实是他们的诗词作品,尤其是对苏轼。但其实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也各有名篇。

而且得益于中学时代的古文教育,我们对他们的散文也多少有些了解。比如《浮生次第》开篇列举的这些: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黔之驴》(以及《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伤仲永》。

以及我们相对不太熟悉的,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曾巩的《墨池记》等。

唐宋八大家虽然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流传至今,但我们现代读者对这八位作家的了解程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正如《浮生次第》中所列举的这样,这八位作家中最出名的当属苏轼和韩愈,其次是欧阳修和王安石,另外四人名气则相对较低。

但在《浮生次第》中,两位作者却花了大致相同的篇幅来介绍这八人。不仅能让读者对苏轼这样的文化名人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苏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同时也让读者对曾巩等并不算出名的人有大致的印象。

能让读者对唐宋八大家,其人其事其文有初步的了解,做到这一点的《浮生次第》无疑是一本非常合格的唐宋八大家通识读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唐宋八大家侧重八位作家的散文成就,但其中不少人更以诗词成就流传后世。因此《浮生次第》中也颇论及了他们的诗词作品,篇幅不多,但却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印象最深的是谈论王安石的那首《泊船瓜洲》,后世对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赞不绝口,但本书在论及这首诗前,首先谈及了王安石坎坷的仕途遭遇,得知王安石的壮志难酬之后,我们才更能体会,这首诗中最深刻,也最沉重的一句,应该是最后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0 阅读:5

书单故事文化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