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鱼,尽管面临着更低的水温和可能出现冰冻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钓鱼的难度就会提升。
反而有的人能将冬天垂钓的技巧直接运用到夏天去,收获的成果甚至能比春天和秋天的还要更多。
有一个钓鱼圈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你来到别人的钓点附近,还没开始打窝,你就会看到别人已经把窝都挖了”。
正所谓“打窝先找窝,才能聚再加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那么究竟打窝的时候我们要如何找到鱼的窝。
在发窝时又需要我们做什么。
是聚鱼还是找鱼?冬季钓鱼我们总会用到“聚鱼”和“找鱼”这样两个方法。
因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有差距的。
一方面,聚鱼就是需要将鱼吸引过来的意思,就是撒一把酒米这种思路。
另一方面,找鱼就是需要去寻找已经聚集在一定地方的鱼群。
这两种方法可以说都是为了增加我们钓到大鱼的概率。
实际上,聚鱼和找鱼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并不能分开独立存在。
我们在野外进行钓鱼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鱼。
在摸清水底情况以及环境之后,这才是我们后续撒窝料前的一步。
其次,在找到了合适的鱼窝之后,我们就可以为下一步聚鱼做好准备了。
在水底找到合适的鱼窝,鱼窝是横纵型宽度合适并且水位较深的那种。
如果只是从整体外观上看,只能说这里大概是一个鱼窝而已,因为真正合适的鱼窝还要通过打窝来进行测试。
因此想要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宝藏鱼窝”,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先打窝再观察。
这样一来,即使我们找到了渔民撒网或者捕鱼的痕迹,这也并不能说明这里是否有鱼。
因为很有可能这里在撒网之前并没有很多鱼,而撒网之后这片水域就已经没有鱼了。
所以我们必须见招拆招,即使这里已经有人在打窝了,我们也不能放弃继续寻找其他地方的可能性。
但当我们在某处水域观察到鱼儿经过的时候,我们也一定会非常开心,毕竟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而若是我们在这个水域没有看到鱼儿经过,就算我们撒窝了清饵,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里的水域是没有鱼的,这个地方也不适合钓鱼。
酒米能不能聚鱼?想要知道一处水域是否能找到足够多的鱼儿,一方面,我们要观察水温,而另一方面则是观察环境因素。
冬季来临,流水可能会结冰,同样静水又会形成湖面结冰现象。
但这并不代表鱼儿就在湖面下面定居。
鱼儿是有温度感知能力的,而环境上能聚集多少热量,自然和风向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有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而且还有物体遮挡着,那么阳光就能够给厚厚的冰面带来提高水温的能力,而鱼儿就会慢慢被阳光吸引过来。
阳光照射过来的同时,避风也是吸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阳光照射下,横纵深度合适且避风的湖面,是寻找仲冬到初冬时报空捕鱼重要地点之一。
我们观察其余环境因素,可以看出野生鱼类有循迹而行的习惯,这就意味着它们会沿着河岸石缝、草地、树梢来回穿行并逐渐越过障碍物到更深处的位置。
同样的道理,它们也会从浅处返回深处,因此它们也会选择某些河床凹进的位置作为栖息地,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寻找这些鱼儿栖息活动的关键位置,也是野外钓鱼找鱼的重要经验之一。
然而即便我们在选址打窝时都做出了准确选择,但还是有许多人在打窝时习惯使用酒米。
于是我们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酒米能不能帮助我们聚鱼?
首先,酒米是熟米,在鱼儿看来,这种食物比较香甜,同时也是一种易消化食物,不容易给肠道造成负担。
其次,我们进食食物的时候主要依靠味觉和视觉来判断食物是否美味,但对于鱼儿来说,其主要依靠的是嗅觉和触觉。
因此,我们打窝目的是先吸引到他们过来,所以米饭的气味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否再往后食用就不见得了。
再者就是米饭作为“主食”太过简单,因为它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热量,可能最终给鱼儿产生饱腹感,但同时又没有提供太多营养成分,这就让我们的目标也无法体现在收获上。
因此,当鱼儿被冰冻天气裹挟到了冬季的时候,实际上它们应该开始准备冬眠了,而触手可及的主食就是鸿雁,一口下去即可入眠,而我们的目标自然就难以实现。
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雪米再好用也是不能图省事的行为。
没有糖衣炮弹,没有值得要花费时间去收集这些能量,他将成为在寒冬中阻碍鱼儿捕食的一块绊脚石。
如何急速发窝?如果想要冬季钓鱼迅速发窝,我们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一方面,我们在打窝时不能使用传统撒窝料的方法,而应该使用更为精准的方法,那就是应该用打窝器进行打窝,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使用手动操作,加上清洁干净食物倒入器口,然后再按压输出装置将其弹出。
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打窝的时候由于撒漏导致上升的问题,并且还能很好地保证口径大小,控制进水里面的食物面积,让其不至于扩散过快,反而让鱼儿无觅可寻。
另一方面,在补窝的时候,对于粉质食物而言,少量就足以,不见得需要多频繁地抛撒补食,否则容易造成食物扩散过快反而失去效果。
以上就是冬季钓点发窝最重要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也是保证冬季垂钓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想要收获上不要走眼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