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名43岁女子周某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她原本是公司财务,每月6000元的收入足以养活自己,生活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平稳。然而,母亲病逝、家庭关系破裂、丈夫冷漠缺席的一连串打击,让她彻底崩溃。
为“情绪价值”疯狂,周某一步步深陷周某原本只是在短视频和直播间里寻找安慰,男主播们的一句“姐姐好美”“姐姐辛苦了”就能让她心动不已。她疯狂打赏,积蓄很快见底,还背上了债务,最终丈夫忍无可忍,与她离婚。
离婚后,周某的朋友给她出了个“新主意”——线下体验“情绪价值”,既然直播间里的男主播能哄人,现实中的帅气男模岂不是更有吸引力?于是,她带着仅剩的钱踏入酒吧,彻底沦陷在男服务员的甜言蜜语中。
3个月挥霍450万,最终锒铛入狱在酒吧里,这些年轻帅气的男服务员不仅懂得如何推销酒水,更懂得如何精准拿捏周某的心理,让她甘愿掏钱。周某明知这种关系是用钱维系的,但她已经无法自拔。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温暖,她竟然动用了公司公款!
短短3个月,450万就这样花光了。最终,周某因涉嫌盗窃罪被警方刑拘,这场“情绪价值幻梦”也彻底破灭。
“买来的情绪价值”真的值得吗?周某的经历令人唏嘘,也引发了人们对情绪价值、孤独感和消费陷阱的深思。当孤独的人缺乏情感寄托,他们是否容易成为“情绪消费”的牺牲品?你怎么看这件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并关注获取更多社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