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的今天,中国的处境愈发复杂,不仅在经济上面临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的现状更为严峻。
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困境早在20世纪初期,日本就已经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25亿的国家,老龄化是日本发展过程中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逐渐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减少,家庭结构产生变化,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同住的情况增多,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支持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日本放宽了部分行业的外国劳动力引进政策,尤其是在护理、建筑等劳动力短缺的领域,引进外国工人以填补劳动力缺口。这一政策,使得在日外国劳工数量翻倍,达到200多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日本政府通过《老年雇佣安定法》(Elderly Employment Stabilization Law),从2013年起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至65岁。这项法律鼓励雇主提供再就业机会,以延长老年员工的工作生涯。同时,通过“高龄者就业支持制度”,支持老年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日本还多次修订《国民年金法》和《厚生年金保险法》,延长养老金领取年龄、调整缴费和支付结构。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iDeCo、NISA)也应运而生。
自2000年起,日本引入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LTCI),为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提供资金支持,以减轻家庭负担,并鼓励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中国是否可以参考日本的经验一言以蔽之,中国并不能简单地复制日本的做法。
尽管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日本在很多文化和习惯上都学习自中国,但中国在吸引外国劳工方面存在更大的难度。文化差异、社会接受度和经济诱因的不同,使得中国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上显得更加艰难。
况且,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劳动力的减少,还有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联合国人口司对中国人口走向,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测。
最不严重的预测是人口减少约4.6亿人,回落到9.5亿人。最极端最严重的人口预测,是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减少超过10亿,仅剩下4.129亿人。中间预测方案是在2100年人口下降至6.4亿人,减少超过7.8亿人。
虽然这只是一个预测,但考虑到中国最近面临的经济和生育压力,这份来自联合国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就业方面,中国的就业市场并不欢迎老年人,甚至不欢迎“35岁”以上的中年人。虽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雇佣“有经验人士”,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仍然把“35岁以下”,或者“90后为佳”等关键词写在招聘启事里。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延迟退休已经成型,从90后一代开始,大家要65岁才能退休了。
在养老方面,个人养老金已经开始执行,不过,由于户籍的影响,许多人的教育医疗依然受到限制。
经济增长的放缓与房地产危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扩张,但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烂尾楼遍布全国,尤其在中小城市,这与90年代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日本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烂尾楼现象,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虽然存在,但并未引发系统性的危机。
日本在90年代的时候,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到今天,哪怕是日本失去了所谓的30年,但日本的人均GDP依然高达3.4万美元,
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的萎缩,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进一步抑制了消费需求。
随着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都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的动力也逐渐减弱。相比之下,90年代的日本即便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其人均GDP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对普通人来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是下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消费。
过去一周可以外出就餐两到三次,但今天可能一个月才外出就餐一次。过去买菜都是挑好的买,现在更愿意买性价比高的产品,尤其是晚上七点后商超打折促销的产品。
世界人口走向的全球对比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和美国的人口增长态势。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10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亿,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美国人口也将持续增长,依靠移民政策,美国人口预计会达到4.2亿。
人口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外部竞争的多重挑战,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与9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的处境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多元化。只有通过深刻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