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平团队:“抗性淀粉”有望助力减肥

医科号 2024-03-04 10:45:30

贾伟平(左一)、李华婷(右一)与研究生讨论实验。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双虎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贾伟平团队通过随机双盲、交叉设计的抗性淀粉干预临床试验和多组学分析,发现在保持日常体力活动的情况下,受试者每天摄入40克抗性淀粉,同时配合平衡膳食,8周后体重平均减轻2.8公斤。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代谢》,并被选为亮点文章。

抗性淀粉“魔力”初显

按分解吸收速度,淀粉可分为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3类。其中,抗性淀粉无法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但它能在结肠中发酵并影响肠道菌群组成。

抗性淀粉存在于青香蕉、冷却米饭、全谷物、薯类、豆类等食物中。随着现代碾磨和食品精加工工艺的发展,精白米面摄入的增加使人们的抗性淀粉摄入量不断下降。数据显示,中世纪欧洲人群抗性淀粉的平均日摄入量在50克至100克,而现在仅为每天3克至8克。201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居民抗性淀粉平均摄入量仅为每天14.9克。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肥胖会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人们肥胖的原因之一。

“肠道菌群紊乱后,慢性炎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这一大脑与胃肠道的双向交流通道引发肥胖。” 该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李华婷解释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受这些微生物‘驱使’,我们的饮食习惯可能发生变化并导致肥胖。”

此次发表的研究证实,抗性淀粉能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肥胖。关键功能菌——青春双歧杆菌在抗性淀粉干预后丰度增加,通过改善肠道屏障作用、降低慢性炎症水平、减少食物中的脂质吸收等机制对抗肥胖。

身体管理新思路

除让受试者每天服用40克抗性淀粉外,研究人员还对他们的膳食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研究人员根据身高和日常体力活动量计算热量总摄入,以保证受试者每天的总能量摄入在1600卡至1700卡。该研究依据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要求,使受试者每天摄入的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

“这种减重方法有效、经济、可持续,符合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李华婷说,该研究提出的营养治疗模式,可能不会让人迅速减重,但能使代谢紊乱的患者向健康方向发展。

“我们在研究中限制了‘运动’这个变量,要求受试者保持与以往一致的活动量,从而明确饮食干预的作用。”李华婷补充说,“如果要加强减肥效果,可以在保持抗性淀粉饮食的同时,坚持每周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运动,并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这种新生活方式值得长期坚持和推广。”

“我们的研究为超重肥胖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经济、可持续的生活干预方式,并为制定基于微生物组的减肥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贾伟平说,“粪菌移植在国外已被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消化道疾病,国内也有相关实验。从药物靶点来讲,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变化的干预方式,包括利用益生菌、益生元进行身体管理和治疗,在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有光明前景。”

《医学科学报》 (2024-03-01 第2版 要闻)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