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洪堡:被普鲁士国王称为自大洪水时代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天才简史阿 2024-11-22 17:17:06

科学家是个什么样子?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应当是每天待在实验室里,倒腾着各种瓶瓶罐罐,亦或是每天趴在书桌前,计算着大脑当中每一个闪现的灵感。然而,今天要介绍这位科学家可谓是与这些形象八竿子都打不着。

他并不擅长数学计算,也没那个耐心窝在实验室里,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了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科学家,就连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都没有他的风头大。普鲁士国王甚至将其称为:“自大洪水时代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可时至今日,他的名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亚历山大·冯·洪堡。

像亚历山大一样征服世界

1769年9月14日,亚历山大·冯·洪堡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普鲁士的军官兼宫廷内务大臣,也是国王腓特烈二世的亲信。母亲玛丽·伊丽莎白是一位富有企业家的女儿。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滋润”的出身,洪堡和他的哥哥甚至不需要去上学,父母直接给他们安排了家庭教师。

相比于在学习方面天资聪颖的哥哥,洪堡的功课实在是差强人意,他一有机会就躲开家庭教师的看管,偷偷溜到外面。傍晚时分,邻居们经常可以看到隔壁那个地主家的傻儿子,揣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石头、昆虫,大摇大摆的走回家里,看着老二整天个样子,父母也不免担忧起了他的前途问题,家庭教师们甚至曾怀疑:“这个孩子是否能发育出最基本的智能?”。

有一次,腓特烈二世来到了洪堡家中,他询问年幼的亚历山大·洪堡:你是否也想和与你同名的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在将来征服这个世界?

小男孩的回答是:

“当然,陛下,只不过我要用我的头脑。”

在父母和家庭教师听来,这纯粹是在说大话,可谁知,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在将来真的做到了,而且正是发挥了他的“顽皮”才做到的。

1787年,洪堡进入了奥德堡大学的财经会计专业读书,当然,这是他父母的安排,因为他们希望洪堡在将来能够掌管王国的财政。可在入学之后,洪堡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研究财经的潜质,整天被各种财经数据搞得焦头烂额。洪堡只在这里学习了一个学期就回了柏林,母亲和家庭教师得知洪堡的表现之后,都发出了一种“这号已经练废了”的感叹。殊不知,这对于洪堡来说,其实只是“封印解除”。

经常看我们的节目应该就会知道,当上天给天才关上了一扇门之后,总要再给他们掀开一面天花板。洪堡命运的转折点就发生在这一年,他在柏林认识了年轻的药剂师维尔戴诺,通过他接触到了植物学。面对书本上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重新点燃了,以往对着书本发愁的他,一口气就读完了维尔戴诺写的《柏林植物信使》,他又接着尝试了制作植物标本,结果也很快得心应手。他在维尔戴诺的实验室当中看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植物,虽然这些植物都不是他的,可是一粒种子却埋入了他的心底——他不要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他要去往世界各地,去探索奇妙的大自然。

在母亲去世之后,洪堡得到了一大笔遗产,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上半辈子了。然而,与财经八字不合的洪堡表示: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幸福的时光是我当年一分不挣跑出去玩的时候。他用这笔钱组织起一支船队、购置了大量精密的测量仪器,准备出发前往大西洋彼岸的美洲。

1799年5月,洪堡登上了去往南美洲的“皮萨罗”号,来到了这片他昼思夜想的大陆。刚登陆不到4个月,自然界就给这位无畏的探险家来了个“下马威”——当时的洪堡正在吊床上睡觉,突然传来的剧烈震动将他晃醒,当地居民建造起来的房屋一座接一座的倒塌,人们全都在惊慌失措当中奔走。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洪堡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是更兴奋了——这种稀奇的自然现象自己以往都没见过,必须得好好记录一下!他详细记录了每一次震动间隔的时间,还趁着地面晃动的时间仔细测量了环境的电场,给科学界留下了宝贵的数据。

来到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诺斯平原后,洪堡又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当地的居民说,附近的浅水洼当中都许多电鳗,能活生生把人电死,千万要离远点!

洪堡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当年在家乡学习的时候,他就一直想要接触一下这种能够放电的神奇物种,听说这种小东西能够释放出600伏特的强烈电压,但是一直没机会亲身尝试一下,现在这机会就要眼前,岂有放过之理?

洪堡和随行的助手们说干就干,他们来到了那个最危险的潜水洼,用干燥的木棍把电鳗从水底的泥沙里挑了出来,当时人们对于电这种现象都还不甚了解,电鳗发电的原理更是知识盲区。冒然对电鳗进行实验,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可是接下来的四小时里,洪堡他们把所有能想到的危险实验全做了一遍,比方说两只手同时握住电鳗、一只手触摸电鳗一只手触摸金属。一天下来,洪堡和他的助手们全都遭到了电击。可是却给人类留下了电鳗放电反应的珍贵记录。

在古老的热带雨林当中,电鳗可能是最不可怕的动物了,洪堡在划船渡河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能看见一两条鳄鱼浮上来。除了鳄鱼,水中还有潜行的巨蚺时而游过,一条蛇比五个人的身高加起来都长!这趟旅程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洪堡却乐在其中,并且经常对生物圈的环境加以思考。当时大部分人以为,自然界是一个平稳运转的机器,神赋予了每个物种特定的地位,所以它们始终以正确的数量繁殖,这也导致了动物界的平衡能够千百年来一直保持。

而亲身经历过自然探险的洪堡看法却截然相反,他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在大自然当中残酷的竞争,动物之间是在通过不断的搏斗以求生存,动物的繁殖数量是在竞争当中决定的。对食物和水分的竞争左右了他们生命过程和生长状况。这与其后达尔文的观点不谋而合。也与现在的生物学理论完全一致。

攀登钦博拉索山

1801年年初,洪堡一行人来到了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这座山峰接近21000英尺,也就是6400米左右。是当时人们认知中的世界最高峰。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珠穆朗玛峰虽然比这座山还要高,但是是在51年后的1852年才被确定为最高峰的,19世纪初期人们的认知当中,钦博拉索山就是世界最高峰。

为了获得高海拔的测量数据,洪堡不管这座最高峰有多凶险,毅然开始了攀爬。在爬到海拔15600英尺即4754米之后,挑夫们已经完全走不动了,于是洪堡自己背上了测量仪,继续朝着遍布浓雾的顶峰走去。没走多久,他就不得不手脚并用的爬行了,山路当中最窄的地方宽度仅有两英寸,左右两边全部都是陡峭的悬崖,一不留神就会摔个粉身碎骨。

洪堡在爬到5000米左右的高度之后,严寒已经将他的手脚冻僵了,高原反应也引发了剧烈的恶心和头晕,洪堡的眼睛遍布血丝、牙龈也渗出血来,他的每一步都如灌了铅一样沉重。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之下他还必须要凭借强大的意志时刻保持注意力,因为一步走错都可能会坠亡。

就算是到了这种高端局,洪堡也要再给自己“上上强度”。洪堡每走一百步就停下来架设仪器进行测量,他用他已经冻得没有知觉的手指将温度计插入电表之下,测量不同高度时的气压、湿度和沸腾温度。

在艰苦爬行了一个小时之后,他的脚掌也已经开始流血了,与此同时,他看到前方的山路戛然中断,只有一道巨大的裂缝,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再继续向前了,洪堡拿出了气压计,测得现在自己正身处海拔19413英尺,这已经打破了当时人类登高的世界记录,就连那些使用热气球的旅行家,都不曾飞到这样的高度。

从钦博拉索峰返程之后,洪堡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绘制了一张钦博拉索峰的剖面图,图中,他标注了钦博拉索山上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分布,甚至详细到了深埋在地底的菌类、雪线以下的地衣。剖面图的左侧注解了不同高度时的温度、湿度和气压。

通过如此简练的方式传递出如此丰富且宝贵的信息,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洪堡还创新性的通过气候与地理位置来理解植被,这一方法对于如今的生态学分类影响深远。

硕果累累

洪堡在旅行当中还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发现,例如在从安第斯山脉向南旅行的过程当中,洪堡发现越接近赤道,地磁场的强度就越弱。而穿过了赤道之后,地磁场的强度居然还在减弱,直到他们地处南纬7°——距离赤道已经有500英里远的时候,地磁场的强度才停止减弱。就这样,洪堡发现了地球物理学中的磁倾赤道。

洪堡在日日夜夜的实地调查当中首创了等温线、等压线等概念,绘制出了第一张世界等温线图,发现气候不仅仅受其地理位置影响,还与其海拔高度、离海距离有关。他还找到了世界火山分布和地下裂隙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地层越深,温度就越高的结论。

旅行的过程当中他还深入探究了气候对植物的作用,发现植物的水平分异性和垂直分异性,总结出了植物的形态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洪堡根据植被特征将世界分成了16个区,植物区系的概念就此形成。

世界上有超过100种动物由洪堡的名字命名,如洪堡企鹅、洪堡鱿鱼等等。以其名字命名的植物更是多达300多种。例如洪堡百合、洪堡香蕉兰等。矿物当中,有洪堡石灰岩、洪堡鲕粒岩等。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地点那更是数不胜数了,包括洪堡红杉州立公园、古巴的亚历山大·洪堡国家公园、新喀里多尼亚的洪堡山,而“洪堡郡”和“洪堡镇”更是在美洲遍地都是。

在南美洲五年的考察时间,他经过了无数的热带雨林、冰峰雪顶,开展了无数次的科学观测,也经过了无数次的险象迭生。而他的收获,是数千份的植物样本,数万条珍贵的测量数据。在欧洲,很多人都以为洪堡已经把命交代在南美洲了。可实际上,此时的洪堡正在北美洲接受美国总统杰斐逊的款待呢——他正准备给欧洲带回3000多种新物种,6万多株植物样本,相当于是要把美洲的自然界给欧洲扛回去了!

这位科学界的“亚历山大”凯旋归来之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全欧洲被谈论最多的人,就连在军事上盛极一时的拿破仑名望都不及他。洪堡打算要写一本书,不仅要把自己旅行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展,写出一本囊括全部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书名就叫做《宇宙》。

开始写这一部著作的时候,洪堡已经年过七十了,他的时间非常宝贵,几乎只能在夜间进行写作,因为他白天要查阅笔记,下午要接待络绎不绝的拜访者。

由于此时的洪堡名声大噪,地理学者通过洪堡来了解南美洲的气候地形;作家希望能够从洪堡的旅行经历当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历史学家们也来找他,希望通过他的见闻来帮助自己探究南美洲的历史;经济学家们也来求教于他,因为洪堡还自学掌握了德国的财政制度;就连国王也专程向他请教外交方案。意大利化学家贝托莱这么评价洪堡:“他一个人就等同于一座科学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直接称洪堡是“大洪水时代之后最伟大的人物”。

自然界永远的学生

洪堡上午要查阅笔记、下午要接受众多来宾的拜访,深夜还要编写他的鸿篇巨著,那么他在下午到深夜中间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呢?

虽然受到了人们众星捧月般的拥戴,但是在知识面前,洪堡始终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自居。他几乎每天夜晚都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去柏林大学听课,在听课时,他总是坐在第五排靠窗户的位置,和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地记笔记。

有一次,讲台上的教授在探讨地理问题时,引用了洪堡的一句话作为权威论点,所有的学生都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后排的洪堡,洪堡稍稍起立,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就又坐下来认真整理笔记。在整个世界都享有盛名的他,上课的出勤率居然比大学生都高。如果某一天,柏林大学的学生们发现洪堡没有来听课,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洪堡是被国王召见,参加茶会去了。

洪堡的时间就是这样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有人曾问洪堡——听说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这是否是真的?洪堡笑着回答道——那是我25岁时候的事,现在的自己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足够了。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要这样抓紧把握。

晚年,洪堡与他的哥哥威廉·洪堡共同创建了德国的洪堡大学,主张教学与科学研究要并肩而行,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现代大学的体制,洪堡大学也由此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其后的马克思、俾斯麦、爱因斯坦等众多世界著名人物都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者执教,为自己积攒了宝贵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达尔文也正是在洪堡的影响之下,踏上了探寻物种起源的道路,最终提出了进化论。洪堡还大力提倡过种族平等,反对当时欧洲盛行的“白人是优等人群”的说法、谴责美洲的农奴制。他曾不厌其烦的询问美洲来客关于美国奴隶制的情况、以及印第安原住民在当地所受的压迫,他认为这是美国国家名誉当中的一个污点。

洪堡的一生,可以说是无比圆满。然而,上天给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那个在以往征服无数山峰、丛林与野兽的男人,也征服不了岁月。1859年年初开始,90岁的洪堡精力一天不如一天,4月19日,他将《宇宙》的最后一卷交给了出版商,并在两天后由于体力不支倒下了,5月6日,洪堡躺在床上,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看着投射进自己房间的太阳光,他对着陪在自己身边的人说:

“这些光线是多么的壮美!像是在召唤地球仰望天堂!”

这位伟大的探险家,要去往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探索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