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港口迎转机?中方会见黑石集团董事长,这次李嘉诚站错了队

星揽史说 2025-04-01 14:55:11

自李嘉诚宣布向贝莱德集团售卖港口后,引来不少官媒下场批评。可李嘉诚却无动于衷,似乎是要一条路走到底。

就在这时,贝莱德集团的幕后大佬突然访问中国,甚至还与副总理何立峰聊得火热。

种种迹象说明,中美之间似乎要有更深的合作,那么,李嘉诚这是站错队了吗?

黑石和贝莱德的关系

贝莱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财团之一,在全球有超过一百个国家的用户。但在成立之初,它也不过是黑石集团下面的一家子公司。

3月24日,黑石集团的掌门人苏世民突然现身北京,跟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二人聊到了美企业来中国发展的前景。从苏世民一系列举动来看,他正在努力为中美经贸关系牵线搭桥。

要知道,美国现在的经济可不太好过。今年第一季度GDP下滑了2.4%,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1314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美国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黑石集团这些年一直跟中国有生意往来,苏世民这次来访,加上贝莱德要买港口,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而黑石集团和贝莱德集团,其实是有关系的。

黑石集团是由苏世民在1985年创立的。这些年来,黑石在全球商界可谓是呼风唤雨,各种大手笔的收购案例数不胜数。

有意思的是,贝莱德虽然早就从黑石独立出来了,但两家公司的业务往来一直没断。现在贝莱德要买李嘉诚的港口,黑石的掌门人又恰好这时候来中国,这时间点还真是巧。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笔港口交易背后,各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盘。美国想借此在贸易谈判中多拿点筹码,黑石想借机加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贝莱德则想通过这些港口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港口收购背后的博弈

贝莱德公司成立后,在短短几年内就积累了可观的资产。到1990年代,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达1650亿美元。

然而,真正让贝莱德名声大噪的,是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许多企业苦苦挣扎之际,贝莱德却逆势而上,资产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如今,贝莱德已然成为华尔街的一方巨擘,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11万亿美元。更令人瞩目的是,若此次收购李嘉诚的43个港口成功,贝莱德旗下的港口数量将突破100个,俨然成为全球港口界的新霸主。

贝莱德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据悉,公司与美联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参与制定一些重要的金融政策。

李嘉诚的争议决策

李嘉诚这次出售港口的决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商务部对此表示了批评,认为这笔交易的时机选择很敏感,恰好与中国两会时间重合。这不禁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特殊用意。

近年来,李嘉诚减少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已成为一种趋势。他将大量资产转移到英国,同时把公司和家族基金的注册地设在了开曼群岛。这种做法被许多人视为一种避税策略。

在这次港口交易的设计中,李嘉诚刻意剔除了中国领土的港口,并通过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来操作。这种做法明显是为了规避中国的监管。

李嘉诚的这些举动引发了广泛质疑。将战略性资产出售给外国公司,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很容易被解读为不负责任的行为。

尽管李家用“在商言商”一词当做挡箭牌,但李嘉诚的行为其实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现。因为他在售卖港口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全球竞标,价高者得的策略,这不符合商人的逻辑。

这笔交易可能给美国提供了制裁中国的新契机。通过控制这些关键港口,美国可能会在未来的贸易争端中获得更多筹码。这无疑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加强对战略性资产的监管,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也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对某些企业家的态度,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总的来说,李嘉诚的这次决策引发的争议远未平息。它不仅涉及商业利益,更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目前,双方具体交易事宜还没完全签署,在这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黑石集团也有可能会与中方有进一步接触,这下李嘉诚可能真站错队了!

结语

苏世民此次访华看似是为促进中美合作,但背后可能另有玄机。他在李嘉诚港口交易风波时刻到来,可能有为贝莱德收购铺路的意图。他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中间人角色,既为美方谋取利益,又想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可谓用心良苦。

至于李嘉诚的做法,恐怕早有预谋,他近年来减少在中国内地投资、将资产转移海外,明显是为了规避中国监管。不管李嘉诚最终是否会贩卖港口,相信我国都会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财联社:《何立峰会见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2025-3-25

2.金融界:《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2025-3-26

3.环球时报:《收购43个港口的贝莱德:秘密的世界力量》-2025-3-2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