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侍寝居然有这么多规矩,难怪雍正只爱办公

寂静夜晚的诗人 2025-03-26 18:22:55

爱看古代皇宫电视剧的朋友们,想必都瞧见过这样的场景:每当夜幕降临,就有太监捧着个盘子走到皇帝睡觉的地方,盘子里放着些小牌子,上面写着妃子们的名字,等着皇帝挑一个翻过来。皇帝选了哪位妃子后,那位妃子就开始梳洗化妆,接着一丝不挂地被太监们用被子裹好,抬到皇帝睡觉的地方去陪伴皇帝。尽管很多清宫剧里总爱演这种桥段,大家看得也是津津有味,不过说实话,那都不是真的。这段话是从民国早期的一本叫做《清代野记》的杂史里来的,写这本书的人用笔名“梁溪坐观老人”。不过,这个笔名背后的真实人物是谁,到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

有人传言这家伙曾是咸丰年间清朝大将胜保的手下谋士,不过直到现在,这事儿也没个确凿的证据。《清代那些事儿》是本讲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各种有趣故事的小说集子。作者在书一开头就说,“不管是朝廷大事小情,还是社会上、京城里、外地的新鲜事儿,只要是我听说过的、见过的,都写下来”,所以这本书也还算有点历史参考价值。不过这本书里讲了好多鬼怪故事和迷信的说法,还有一些像“妃子被太监抬去侍寝,还得先脱光”这样的奇怪小道消息,因此,咱们不能把这本书里的内容当真史来看。

【一、】中国是个历史长达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国家,历朝历代里,皇上挑选妃子陪睡的方式都不一样。按照《礼记》的说法:“皇帝后面有一堆妃子,包括六个宫的宫主、三个夫人、九个嫔、二十七位世妇,还有八十一个御妻。”就是说,皇帝的女人有好多等级,像娘娘、夫人、嫔啊这些,如果都算上,总共有一百二十六个人呢。周朝的人爱依据天文、阴阳和历法来安排事务,就连皇上挑妃子陪睡这事儿,还有和妃子们同房的顺序,都是跟着月亮的变化,月圆月缺来定的。

大家心里都明白,农历每个月从一号到十五号,月亮会一天天地变圆。过完元宵节,月亮就会开始一点点变小。所以,在每个月的上半个月,也就是从月初到十五,陪周天子睡觉的女人的地位是从差到好排的;但到了下半个月,情况就反过来了,侍寝的女人的地位变成了从好到差排列。到了东汉时候,因为很多外戚都掌握了大权,连皇帝晚上和谁睡觉这样的事儿,也被那些有权的外戚给管上了。就像那个东汉的大权臣霍光,他连汉昭帝晚上睡哪儿、和谁一起睡都要插手管一管。因为汉昭帝的皇后是霍光的外甥女,霍光就不想让汉昭帝宠幸别的妃子。他每晚都派自己当卫尉的两个女婿,可以说是“看着”皇帝去皇后那里,确保其他妃子没法接近皇帝。

霍光这么打算,其实就是想让他的外甥女给昭帝生个娃,以后好当皇帝,这样一来,下一任皇上就有了霍家的血脉,霍家的富贵日子也就能长长久久了。可霍光没想到的是,他那备受皇帝宠爱的外甥女,就是没法怀上孩子。这样一来,昭帝去世后,霍光只能从宗室里挑了刘贺做皇帝。结果刘贺才坐了二十七天龙椅,就被霍光贬成了海昏侯,然后又选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询来当皇帝。跟命运多舛的汉昭帝不一样,西晋的开国君王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他的做法可就差得远了。

听说司马炎后宫里的美女多得数不清,据说超过了一万人,这让他每天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妃子陪他睡觉。于是,司马炎想了个妙招,就是每天黄昏时坐着羊车,在宫里随便溜达,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口,他就决定让那个妃子陪他过夜。妃子们为了能让司马炎喜欢上自己,绞尽脑汁。有的在房门边插上竹叶,有的则在门前的地上撒上盐水,盼着拉车的羊能闻到味儿停下来,好让自己有机会侍寝,得到宠爱。

有个姓胡的妃子特别会逗羊开心,因此晋武帝老爱往她那去过夜,胡妃子就成了晋武帝心头的大红人。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个拥有众多后妃的皇上,每天该选哪个妃子陪他睡觉,这让他很是头疼。于是唐明皇绞尽脑汁,想了个妙招叫“蝴蝶选妃”,就是在宫里办宴会,让妃子们在头上戴上好多花儿,看蝴蝶会停在谁头上,停在哪个妃子头上,那晚就由她来陪皇上。这个法子用了好久,一直到杨贵妃来了,这才算了结。

【二、】千百年来,为了能让皇上多看自己一眼,妃子们想尽各种办法。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一旦得到皇上的喜爱,就能坐上后宫的头把交椅,享受不尽的富贵荣华。清朝的妃子陪皇帝睡觉,大体上还是照着明朝的那套“规矩”来办。每天下午,妃子们洗完澡,都会一块儿到养心殿后面的“燕喜堂”去,等着皇帝来挑看谁陪他。太监们把一个盘子里装满了写有妃子名字的“绿牌子”,端给皇帝看。皇帝要是想选哪个妃子陪他睡觉,就把那个妃子的“绿牌子”翻过来,让名字朝下,这样就表示皇帝今晚要和这位妃子一起过夜了。

皇帝挑好牌子后,太监就跑到燕喜堂,大声宣告:“皇上点了某某妃子啦!”让那位妃子赶紧准备,同时也告诉其他没被点到的妃子回自己房间去。这个过程有个专门的叫法,叫做“传散”。头一回被挑中去陪皇帝过夜的妃子们,通常会给那个大声念出自己名字的太监塞个利是,至于利是封里头的银两嘛,那就看各人的心意了。妃子一旦被挑中,就不会回自己房间了,而是会留下和皇帝共进晚餐。吃完饭,太监会给这位妃子送上漱口的盐水和茶,这样她嘴里就不会有异味,免得让皇帝不舒服。完成上面的流程后,妃子走进了皇帝的睡觉的地方,准备陪皇帝就寝。

皇帝就寝的规矩是这样的:皇上先躺到床上,把被子拉到脚踝那儿,脚丫子露在外头。然后,有个专门的太监会帮去掉衣服的妃子披上大斗篷,背着她到皇上睡觉的地方,把妃子轻轻放在床的另一头,接着扯掉斗篷,自己悄悄退出去。妃子悄悄地从皇帝露在外面的脚那头,爬进皇帝的被子里。要知道,侍寝可不是陪着皇帝一觉到天明那么简单。完事后,妃子得回到自己的住处休息。有时候皇上特别宠爱某个妃子,想多陪陪她,但守在门外的太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在外面大声喊:“时候不早了”,意思是提醒皇上,该让这位妃子回宫了。

要是太监喊了一声皇帝没回应,等上一炷香时间,他就会再大声叫一次。这样喊上三次,不管皇帝有没有答应,太监都得把妃嫔送回到她住的地方去。皇帝睡过的妃子离开时得按规矩来。妃子得先从床上下来,但不能直接掀开被子走人,得转过身,面朝皇帝,再从被子里慢慢倒爬出来。这就像大臣们跟皇帝商量完事情,离开大殿时得背对着前面,倒退着往外走一样。不管是妃子还是大臣,都不能让背对着皇帝,得面对着皇帝慢慢后退,这种做法叫做“倒退着走”。

妃子从床上爬下来,倒着走出门外,太监又用披风把她包起来背走。这时候,有个专门负责记录的太监会问皇帝,想不想让这个妃子怀上孩子?要是皇上说了“留下”,记档的太监就会把这事儿记下来,以后好查;要是皇上说“不留”,那太监们就得赶紧给妃子采取措施,防止她怀上孩子。尽管那时候还没有避孕药,但皇宫里有自己独特的避孕方法,就是轻轻按摩妃子腰部某个穴位,让“皇上的精华全部释放”,这样就能够避免怀孕。这种避孕法子挺管用的,因为整个清朝都没有记录说哪个妃子避孕失败了。

在皇宫里头,就皇后一个人不用按那个睡觉规矩来,她的名字也不会被写到燕喜堂那些绿牌子上面。皇后住在专门的宫殿里,名叫坤宁宫。要是皇帝想和皇后一起过夜,那就得他自己跑到坤宁宫去找皇后,而不是等着皇后来找他。皇上也是个普通人,夜夜笙歌实在累人,因此很多时候他不想让妃子们来陪他睡觉。要是这样的话,等太监端着盘子让他挑妃子时,他就会说声“走开!”,太监们就会去告诉那些等着的妃子:皇上今晚想自己独处,你们都回去吧!

【三、】从上面的事儿能瞧出来,皇帝的那些妃子们,表面上是花枝招展,可实际上每天的日子过得都挺乏味无聊的。所以那些妃子们为了能让皇上高兴,争取到陪皇上过夜的机会,真是啥办法都用了。可皇上毕竟就那么一个,有的妃子可能一辈子也没几次能伺候皇上的运气。那这些妃子,她们每天到底是怎么过的呢?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信,妃子们早上连睡懒觉的机会都没有。特别是清朝的那些妃子,她们得起得比大部分人都要早得多。

在清朝的后宫规矩里,妃子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得起床,洗漱完毕,换上漂亮的礼服后,得先跑到皇后那里问声好,接着再由皇后领着,去给还健在的皇太后请安。请完安后,妃子们就能各自回宫去吃早饭了。清朝那会儿,皇后每天吃的可丰盛了,有25斤猪肉、一盘羊肉、一只鸡和一只鸭,还有4升米、9斤各种面,当然啦,水果、油和蔬菜也是少不了的。妃子们吃的就没这么多了,地位越低吃得越少,不过就连最不起眼的“答应”,每天也还是有1斤8两猪肉、一些白米和蔬菜可以吃呢。吃完早饭,妃子们可以侍弄花草,可以翻看书籍,或者到别的妃子那里坐上一会儿,聊聊天。

大概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妃子们就开始吃午饭了。吃完饭,她们能稍微打个盹,但也就到下午一两点,就会被宫女或太监叫起床,不能让她们睡太久。到了下午,妃子们就开始享受她们的休闲时光,可以玩玩牌,听听戏曲。不过,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一和二十一这几天,皇帝会特别安排“内教”来给妃子们上课,教她们读书习字。大概到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妃子们得再把早上那套请安的流程走一遍。这叫做“早晚请安”,是每个妃子每天的必修课。这次给皇后和太后问过好之后,就到了妃子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刻,因为皇上要决定今晚去哪位妃子那里,也就是“选妃子”了。

选妃子这事儿,表面上是皇帝拍板,但其实里头有门道。要是哪个妃子家里有钱有地位,或者跟管事的太监挺合得来,那她的名字牌就可能被摆在最前面,这样一来,被皇帝挑中的机会可就大大增加了。因此,不少妃子为了争取和皇帝共寝,不惜花钱收买负责安排的太监。谁都明白,要是能给皇帝怀上个孩子,那可就有望一步登天了。要是那天皇上没点到她的名,那妃子就能回宫洗漱休息,这一天就算是过完了。在她们的世界里,每天都是在紫禁城里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外头的人看她们可能觉得挺风光,但心里的苦楚,大概也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清楚。

【四、】皇宫里的嫔妃数不胜数,好多嫔妃一辈子都没能和皇上亲近几次。要是碰上像雍正这样整天忙于政务的皇上,那嫔妃们就更容易孤零零地度过漫漫长夜了。《世宗起居注》里头写着,雍正皇上每天天刚蒙蒙亮,大约五点就起床,他一天得开两次朝廷大会。一回是在西暖阁,跟军机大臣们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另一回就是常规的早朝了。吃过早饭,雍正就开始批阅奏章,忙国家大事,一直忙到快十一点,接着就吃午饭,饭后歇上大约半小时。下午继续忙着工作,直到五点钟才吃上晚饭,饭后又接着干活。可以说,雍正从早忙到晚,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全是工作,压根儿没心思也没空去陪他的妃子们。

雍正经过一场激烈的皇子争斗,最终赢得了皇位。他一当上皇帝,心里就琢磨着要效仿他老爹康熙,当个英明的君主,把朝廷里的歪风邪气给整治掉,让官员们都能好好干活。雍正帝坐了十三年皇位,为了让自己权力更大,他搞了个军机处。这样一来,处理国家大事就更不麻烦了,他也能更牢地抓住权力,让清朝的统治更加稳固。他派了大臣去管理西藏,让清朝更加统一。他严厉打击贪污,推行了不少新规矩,还搞了些制度改革,像是“养廉银”、“耗羡归公”,还有让有钱人和普通老百姓一起交税的政策。这些做法让经济蓬勃发展,也让清朝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雍正帝在位那十三年,可真是拼了命地干活,每天忙朝政超过十二个小时,晚上常常只睡那么四五个小时。他对国家大事特别上心,就连批阅奏折也是一丝不苟,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天下来,批的奏折字数能超过一万字呢。雍正从早到晚忙着处理国家大事,很少停下来休息,就连吃饭的时候,也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丝毫不敢懈怠。用一组数据来瞧瞧这位皇帝平时是怎么过的:雍正皇帝一年里只放三天假,就是冬至、除夕和万寿节。除了这三天,他天天都得上班。有人算过,雍正每天大概只睡4个小时;他当了13年皇帝,批过的奏折有192000多件,写的批语加起来超过1000万字呢。

昭梿这个雍正时期的大臣,在《啸亭杂录》里讲了雍正皇帝看奏折的事儿。他说,雍正皇帝一坐上皇位,就担心奏章会被泄露出去,所以重要的国家大事都改成了写折子的方式上报,这样可以密封起来直接送到皇帝面前,没人知道里头写了啥。皇帝有空的时候,就自己亲自看折子,有时候点着蜡烛,一直看到半夜三更还不休息。他写的批复,每次都洋洋洒洒好几千字,说得又准又透,哪怕人在万里之外,也像是当面交谈一样。他奖励好人,惩罚坏人,让人心里头又感激又佩服。后来刻出来给大家看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大堆没公开的,都堆在保和殿的东西两廊,跟小山似的。在清朝的十二个皇帝里,要说谁最勤奋、最不爱奢华,还不近女色,那非得雍正帝莫属。可有人就疑惑了:雍正帝不也有14个孩子嘛,怎么能说不爱女色呢?要是不喜欢美女,那孩子从哪冒出来呢?其实啊,这14个孩子里,有12个都是在雍正当皇帝前就出生了。他做了十三年皇上,才又添了两个孩子,这不就看出雍正皇上把大部分心思都搁在治理国家上了嘛!

在聊到自己的个人生活时,雍正在他写的《大义觉迷录》里头提到:“我从小就不怎么喜欢女色。当了皇帝后,宫里的人也不多。我常对自己说:‘这世上怕是没有比我更不近女色的人了。’对于‘远离女色’这事儿,我还是挺有自信的。”为啥雍正要在那本书里特地说明自己不爱美女呢?其实是因为他在做皇帝时碰上了一档子事儿。在雍正那时候,湖南有个读书人叫曾静。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知新录》。在这本书里,他说清朝打进关来后,“中原陷落了,外族趁机占了皇位,天下大乱”,还打算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一起起兵反叛。

尽管曾静的想法没能实现,可他却意外地引起了雍正的高度关注。曾静被抓到京城后,雍正特地找来了曾静写的《知新录》看了看,发现里面曾静自己给自己列了好多罪过,像“不孝父亲、逼迫母亲、杀害兄长、残害弟弟、爱财如命、滥杀无辜、酗酒成性、好色荒淫、杀害忠臣、爱听奉承、奸诈狡猾”等等。雍正没有直接禁止这本书,而是亲自撰写多篇文章,对曾静提出的每一条指控都进行了详细的反驳。曾静指责雍正说他对父亲不忠、逼迫母亲,雍正便细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当上皇帝的整个过程;曾静又说雍正“爱喝酒”,雍正就晒出了自己的吃饭记录,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其实根本不爱喝酒。

对于曾静无端指责他“好色”这事,雍正干脆打开了自己的皇宫大门,说“宫里宫女没几个”,以此证明自己不贪恋女色,还放出话来:“要说不好色,我算是天下第一了。”从这点上看,雍正也挺有意思的。在《大义觉迷录》里头,雍正皇帝挺实在地说了说自己:“我坐上皇位后,天天都忙着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虽然不敢说能跟古代那些圣明君主比,但我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老百姓,不管啥事,我都得想得周全、做得细致。”

养育孩子般尽心尽力,就像呵护刚出生的婴儿,不吝啬付出自己的所有辛劳来确保百姓安宁,不吝啬倾注全部心思来满足民众的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安稳生活,不让任何一个人受委屈。”雍正当上皇帝时,康熙留给他的国库银子少得可怜,连七百万两都不到。可等乾隆坐上皇位,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国库银子却多得惊人,足足有五千万两。因此,大家都觉得雍正皇帝是个能干的好君王,对中国的历史进步有很大的功劳。他继承了康熙的基业,又为乾隆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是“康乾盛世”的真正创造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