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所有人,除了弟弟都很真实。这个弟弟太天使了,虽然这个弟弟小时候的确保护很好,内心很健康,但他朦胧的思维是独特的,这些使他能理解姐姐的很多举动,最后甚至做出舍身取义的事情。所以姐姐最后选择了和他在一起,这是天使给人的希望,使人获得了两全其美的办法。首先不是说姐姐放弃了弟弟就是冷血,姐姐带上了弟弟就是姐姐放弃人生,做回姑妈。
这完全是在强行对立,这个姐姐也许现实生活中的确只有这两种情况,但电影里是想说爱的觉醒,但这是在弟弟拥有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成熟和天使般一尘不染性格的情况下。这是导演想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因为生活就是充满了希望的,正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此恶劣,光芒才显得弥足珍贵。
电影里有一幕非常触动我。安然来到姑妈家,姑妈切了个西瓜。她把西瓜最中间的瓜瓤切出来给安然,那是西瓜里最甜的,自己就吃些边边。姑妈对安然说:“姑妈没本事,没把你待好,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安然没说话,埋着个头,不见表情,但是颤抖的肩膀暴露了。
姑妈家里有好几个俄罗斯套娃,那是姑妈的梦想阿。“套娃也不都得放在一个筒子里”,安然听到这句话,好像心里打开了什么,对着姑妈重重的举了个躬。安然离开了,姑妈看着套娃说话,说得是俄语,彷佛姑妈的梦想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只是埋在心底,反而变得更加厚重。这一刻,她又是那个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女孩。“老板娘,老板娘“,楼下传来呼喊,姑妈的思绪顿时被拉了回来,开始熟练的招呼客人。
姑妈的活着,并不是单纯的活着,她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姑妈是最能体会安然的人,她已经认命,但她不希望安然重蹈覆辙。安然暂时把弟弟接回了家,回到家的弟弟就对安然说:“这家里东西都是我的,爸爸说了都要留给我。”安然立马翻包,指着房产证对他说道,“你看看这上面的名字,是我安然,这房子是我的现在。”
心中却不免悲凉,父母心目中真的没有我。安然从小很独立,很要强,却又很自卑。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电影中的安然是幸运的,通过跟弟弟的相处,她找到了长久缺失的亲情,慢慢的治愈了自己。这部电影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中的姐姐把弟弟送人了,送到了农村,自己过上了梦想的生活。说不上谁对说错,但却少了人味!虽说不了解具体情况,也会觉得姐姐太狠了!
在我看来电影中这个故事最大的悲伤在于,姐姐和弟弟都没有错,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可是仍然没有办法得到相对而言比较恰当的解决方法。另外,如果姐姐选择了带弟弟也并非就是对传统观念和身份的妥协,因为弟弟也是她的小家庭里唯一的亲人,并且电影中的弟弟足够懂事到让姐姐能够感受到被爱。亲情有时是一个人难以取舍的心灵支柱。这样看来假设如此选择也是合理的。此外,如果网上流传的帖子是电影的灵感来源,那么不得不让人感叹电影已经做了许多温情的处理,比如缩小年龄差距使得姐弟得以沟。现实的故事却远远没有这样幸运,很难想象如果真的差距巨大,本就很少见面加上无法沟通怎样萌生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