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字化将助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一、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方兴未艾,迄今为止仅30年的历史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方兴未艾,目前已经成了聚焦效应集中的社会热点。但起初的拍卖,并不是文物古董艺术品,而是公家用品与罚没物品。与西方拍卖传统几百年历史相比,中国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起步的,迄今为止30年的历史。30年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数量到质量,从国内到国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萌芽期(80年代-1991年):开放的推进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1986年,广州借我国开放前沿阵地的优势,率先在全国恢复只成立了一家拍卖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由此进入了恢复、试点阶段。这一时期的拍卖主要集中在国内,且规模相对较小。
起步期(1992-2001):1992年,深圳、北京纷纷举槌,开启了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先河。1993年,上海也敲响了槌声。紧随其后,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等专业性的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拍卖行业迈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拍卖行业开始引入国际标准和经验,并与国际拍卖公司合作。
成熟期(2012-至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中国的拍卖行业规模和成交额逐年增长,吸引了国内买家和卖家的关注,也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成为世界上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简政放权的总体改变,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优化,如下调回流文物关税、删除“追续权”法案、下放相关审批权限、解决全额开票等,相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促进收藏拍卖市场发展的有力措施,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