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医院重症病房内、突然传出一阵嘈杂的争执声,吵醒了正在熟睡中的人们。
只见一个年轻人拉着医生的袖口,喋喋不休地说道:“医生您通融一下,我奶奶年纪这么大、病情又这么严重,停了药那不就是要她的命吗?”
面对这番苦苦哀求,医生也是爱莫能助。

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最近这半年时间内、因突发性脑梗在先后住院三次,前前后后累计欠下的医疗费用高达3万元。
医院并不是慈善机构,而且那个时候的经济条件有限,能够让这位老人赊欠3万元的天文数字,已经是院方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了。
想到这里,医生只能无奈地叹息道:“我们也尽力了,你们家属还是再想想办法吧”。说罢,便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老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祖孙三代都靠着微薄的工资熬生活。而这次,老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彻底把家底掏空了,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实在是凑不出钱来了。
就在一家人走投无路之际,年纪最小的孙子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不如我们去找政府试试?毕竟奶奶是退伍军人,而且听你们说,她年轻的时候还立过功,政府肯定会管的。”
小孙子刚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被老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打断了:“要是你奶奶会答应,至于会发展到现在这种情况?你奶奶不愿意公开身份,要是咱们私自做主,我怕她病好后再气坏身体。”
唯一的办法宣告失败,一家人再也无计可施。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两位访客的到来,刚好解了他们所面临的燃眉之急。

这两位客人,正是时任《解放军生活》杂志的编辑尚方,和电影《英雄儿女》主角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
原来,这位被医院停药的六旬老人名叫解秀梅,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一等功臣。而那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电影《英雄儿女》,其主人公王芳的原型正是解秀梅!
尚方与刘尚娴的到来,让解秀梅老人的身份得以公之于众。
河北省委的领导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赶到医院看望老人,并且协调解决了医疗费用。石家庄第二医院的院长对此也十分惊讶,当即邀请省立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专家们为老人会诊。
解秀梅老人在朝鲜战场上究竟有怎样的经历?
身为一等功臣,她为何要隐瞒身份,以至于晚年穷困潦倒呢?
1解秀梅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正值战乱年代,各地军阀、以及后来的日本侵略者无情地践踏这这片土地,以至于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家家户户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
正因如此,年幼的解秀梅就暗暗在心中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要亲手把为非作歹的侵略者赶走。

1941年,八路军在河北境内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一支敌后游击队便奉命进驻高阳县。
年近9岁的解秀梅从大人口中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激动不已,没过几天便兴奋地找到这支队伍的驻地,希望能够参军入伍。
当解秀梅奶声奶气地表达了自己想参军的愿望后,八路军的战士们却哄堂大笑起来:“你这么小一个女娃娃,连枪都拿不起来,怎么打鬼子?还是长大后再来吧”。
解秀梅对此并不死心,在之后的日子里,她每天都要来到部队的驻地,跟在战士们身后站岗巡逻。
久而久之,敌后游击队的队长见她年纪虽小,但骨子里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再加上她心思缜密,便破例将解秀梅留了下来,平日里安排一下放哨、报信的工作。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解秀梅回到了高阳县老家,在这里组织了一批妇女参加拥军后勤工作,平日里帮助战士们缝制棉服,闲暇的时候也会和话剧团一起排练红色戏曲。
当她第一次听说革命烈士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之后,不禁对这位巾帼英雄心生崇拜之情。
“她和我年纪差不多大,面对敌人的铡刀竟然毫不畏惧,我也要像她那样‘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终于,在1950年初,刚满18岁的解秀梅凭借着出色的工作成绩,正式加入解放军,成为第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势如破竹的朝鲜人民军就攻占了南韩首都汉城。
然而,美国为了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悍然出兵朝鲜战场。
有了美军的加入,朝鲜战场局势发生了变化,战火引到了鸭绿江边,危及我国的边境安全。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力排众议,下达了抗美援朝的命令,解秀梅所在的68军被编入志愿军战斗序列入朝作战。
由于战事紧急,所有部队几乎都是急行军的状态,解秀梅虽然是名女兵,但她拒绝了战友们的照顾,独自扛起重达60多斤的物资、武器跋山涉水。
虽然路途十分遥远,但解秀梅不仅没有掉队,反而途中还帮着负伤的战友扛米袋。

因为我军的后勤力量有限,战士们平时吃的都是“炒面”,就是面粉中加点食盐,翻炒之后的速食品,营养十分匮乏。
为了让战友们吃得好一些,每当部队扎营的时候,解秀梅总会到不远处的山林中设下几个陷阱,用来抓些野兔、山鸡,顺带着还会挖一些野菜。
战友们的衣服磨破了,她就会从包裹里找出针线,为他们缝补衣服。
时间久了,战士们不禁对她刮目相看:“别看她是一个女人家,但确实我们队伍里最忙的一个,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男人都扛不住,她却每天都生龙活虎的,实在不简单”。
当68军投入战斗之后,解秀梅便和文工团的其他女同志担负起救助伤员的重任。
每当都伤员被抬下来之后,解秀梅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用娴熟的手法帮助他们清理伤口、抹药包扎。
因为阵地医院的人手不够,她便主动留下来,不分昼夜地看护病人。
有一次,一名伤员被送到阵地医院的时候,已经昏迷过去,解秀梅看到这名战士小腿中弹,便想给他脱掉鞋袜、剪开裤子。

可是,当时正是寒冬,室外温度甚至达到零下30多度,这名伤员的鞋袜和脚早就冻在了一起。如果用蛮力的话,恐怕会扯下一层皮;但放任不管,战士的这双脚恐怕就保不住了。
解秀梅二话不说,当即解开棉衣胸前的扣子,用自己的身体给战士捂脚。
1951年11月30日下午,解秀梅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不经意间发现远处天空出现几个隐隐约约的小点。
随着轰鸣声越来越大,她终于看清楚了,那是6架美军战斗机,如果他们继续往前飞的话,肯定会发现阵地医院。
想到这一点,解秀梅扔下肩上的木柴,赶紧朝着阵地医院赶去通知情况,并帮助伤员们转移。
当所有人都转移到安全地点之后,解秀梅刚想离开,却猛然发现医院最里面的茅草屋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转移。那是一个名叫李永华的志愿军排长,因为伤势严重,被单独安排到这里休养。
解秀梅赶紧冲到茅草屋前,把浑身缠着纱布的李永华扛在肩上,咬着牙朝外跑去。

毕竟解秀梅是个女人家,扛着人高马大的伤员还是很吃力的,但她心里清楚绝不能停住脚步,只能艰难地朝着安全地点赶去。
当他们刚跑出医院,敌军飞机就投下了汽油弹,熊熊大火顷刻间蔓延开来。
因为距离太近,迸溅起来的星星火焰溅到了他们身上,解秀梅赶紧把李永华放在雪地里,不管不顾地用雪将李永华身上的火灭掉,这才赶紧趴在地上打滚。
等到解秀梅背着李永华来到安全地点,找到大部队之后,这才觉察到后背传来钻心的疼痛。在护士的帮助下、解秀梅脱去早已烧得发黑的衣服,这才发现后背大面积灼伤。
李永华得知后,心中十分自责,解秀梅却笑着安慰道:“我只是受了点皮外伤、不碍事,几天就好了。可要是把你丢在那里,我一辈子都睡不好觉。”
解秀梅舍己为人的事迹在部队里广为流传,甚至其他部队的指战员纷纷慕名前来,邀请她给战士们讲讲当时的故事。
不久之后,解秀梅被授予一等功奖章,并且加入了共产党。

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和其他志愿军代表们回国,在中南海怀仁堂旁边的草坪上,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的接见。
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女兵,而且还是一等功臣,解秀梅十分荣幸地得到了向毛主席献花的机会。
当解秀梅将鲜花献给毛主席后,激动地说道:“主席,我代表志愿军全体战士们向您献花,您的身体好吗?”
面对这声诚挚的问候,毛主席十分感动:“我的身体很好,你们每一位战士都是好样的,祖国人民永远都会记得你们。”
解秀梅早已听说,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毛主席把爱子毛岸英送到了战场上。
可惜的是,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对于主席来说无疑是沉重。
想到这里,解秀梅再也难掩心中的情绪,与毛主席紧紧拥抱在一起。

那么,战争结束之后,解秀梅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956年,解秀梅响应号召,办理了复员转业的手续,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担任区委书记。
在此期间,解秀梅结婚了,丈夫就是当初在朝鲜战场舍命相救的那位排长李志华。1970年,解秀梅跟随丈夫调任山东临沂国营棉花厂担任党委副书记。
当时,电影《英雄儿女》已经上映,剧中以解秀梅为原型的主角王芳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每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李志华总会打趣道:“电影里的王芳已经无人不知,可现实里的解秀梅倒是低调的很嘛。”
解秀梅总是笑着说道:“我参军又不是为了出名。”
在之后的岁月里,一家人几经辗转,终于在石家庄安定下来。
因为解秀梅在战争年代负过伤,身体情况一直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得了脑血栓,无奈之下办理了提前退休。

然而,生病住院是需要花钱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家人曾多次劝说谢秀芳,向当地政府请求援助,但每次都被拒绝了。
直到1944年,身为《解放军生活》杂志的编辑尚方、决定在即将到来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访问100位爱国主义影片主人公的原型。
那个时候,电影《英雄儿女》影响十分巨大,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以主角王芳为妇女榜样”的浪潮。于是,尚方决定寻找王芳的原型人物。
恰巧这个时候,尚方在报纸上看到了南京炮兵学院解文新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了姐姐解秀梅的事迹。尚方这才得知,原来王芳的原型正是解秀梅,此时正在石家庄第二医院接受治疗。
不久之后,尚方和演员刘尚娴来到了医院,看望了这位一等功臣。

当他们得知解秀梅老人因承担不起医疗费用,被迫停药之后,当即向社会发起呼吁,希望人们能够为老人提供帮助。
就这样,解秀梅的身份终于得以公开,河北省委的领导们慕名而来,为她解决了医疗费用的问题。
可惜的是,由于解秀梅的病情过于严重,医学专家们对此也熟手五次,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病逝,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