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美国陆战队第214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B“闪电II”隐形战斗机飞抵日本山口县的岩国陆战队航空站,接替在此临时部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12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A-18C/D“大黄蜂”战斗机,执行轮换部署任务。这标志着美国陆战队F-35B首次参与在日本的轮换部署,使得在岩国部署的F-35B中队达到3个。
第214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B飞抵岩国航空站后,进入机棚停放。该中队隶属于美国陆战队第3飞机联队第13飞机大队,驻地为亚利桑那州的尤马陆战队航空站,可谓美本土陆战队F-35B/C的重要据点,而岩国陆战队航空站则是西太地区F-35B/C的关键基地。当下,美国海军和陆战队已常态化部署3支F-35B/C中队,分别为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第147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C,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飞机联队第12飞机大队的第121和第242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B 。2024年11月,美国海军第147战斗攻击机中队F-35C就已飞抵岩国航空站。
通常,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战斗攻击机中队战机编制为12架,但在岩国常态化部署的第121和第242战斗攻击机中队为加强版,每个中队F-35B数量达18架。第214战斗攻击机中队抵达后,岩国成为第4支F-35B/C中队驻地,隐形战机数量将达60架,使其成为印太地区部署隐形战机最多的基地。此外,驻岩国航空站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日本自卫队还会进行“大象漫步”演练。
除岩国外,美军在印太地区还有4个主要隐形战机基地。夏威夷希卡姆 - 珍珠港联合基地的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54联队第199战斗机中队的F-22,与美国空军第19战斗机中队混编,共装备20 - 30架F-22;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 - 理查森联合基地的第3联队第90和525战斗机中队的F-22,两个中队共48架;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的第354战斗机联队第355和第356战斗机中队的F-35A,两个中队共48架。冲绳嘉手纳虽为驻日美军最大航空兵基地,因靠近前沿,美国空军不打算常态化部署隐形战机,未来常驻的将是美国空军两个中队共36 - 48架的F-15EX。
从隐形机数量看,岩国航空站已居印太地区首位。未来,美国海军继续用F-35C替换F/A-18E/F,岩国的F-35B/C数量还会增加,常态部署可达60 - 72架左右。尽管第214战斗攻击机中队在岩国是轮换部署,但随着陆战队F/A-18C/D逐步退役,F-35B将接替其在岩国部署。在陆战队第231战斗攻击机中队F/A-18C/D返美归建前,或许是最后一次见老式“大黄蜂”在日本部署,这也是继美国空军从冲绳嘉手纳撤回F-15C/D战斗机后,又一款即将淡出视野的经典三代战机。
实际上,美军近年一直推动驻西太作战飞机更新换代。驻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18联队将换装F-15EX替换F-15C/D,驻日本青森县三泽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35战斗机联队将换装F-35A替换F-16C/D,驻韩国乌山和群山空军基地的第8和第51战斗机联队也将用F-35A替换F-16C/D和A-10 。驻岩国航空站的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将接收1个F-35C中队,替换F/A-18E/F。2030年前,驻日韩美军战斗机部队主力战机将迎来换装高潮,推动该地区美军战机全面向五代机过渡。
美国陆战队虽在海外干涉作战中是先锋,但武器装备并非美军各军种最先进。如海军列装F/A-18E/F后,将F/A-18C/D给了陆战队;陆军主力坦克是M1A2及其改进型,陆战队仍用M1A1 。不过在五代机上,陆战队凭借F-35B扬眉吐气,其F-35B是F-35系列中最早具备作战能力并实战化部署海外的型号。常驻日本岩国的第121和242战斗攻击机中队先后换装F-35B,F-35B成为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主力舰载机,践行“闪电航母”作战概念。1艘两栖攻击舰通常搭载6 - 10架F-35B,“闪电航母”概念下可搭载20架,发挥中型航母作用。自2017年部署日本后,F-35B参加了美军在周边的众多大规模演习,还在东海南海巡航挑衅,进行实弹投掷训练,熟悉西太作战环境,成为美国对华作战急先锋。
尽管美国海军和陆战队在岩国大量部署隐形战机威胁我国空防安全,但随着我军远程集火打击能力提升,其自身生存也面临巨大威胁。首先,岩国距离中国沿海近,最近处仅400千米左右,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来袭时,飞机难以及时反应。其次,缺乏防空系统保护,美军中远程地空导弹归陆军管辖,日本地区的“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全部署在冲绳嘉手纳附近,岩国只能靠日本自卫队协防,拦截能力弱。再者,岩国只有1条跑道,却常驻超百架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飞机,战时机场运行能力面临挑战。最后,岩国没有完善掩蔽设施,飞机只能停在普通机库和机棚,抗打击能力弱,战时若遭先发制人打击,隐形战机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