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五十七回孙悟空为何会放声大哭?

鲁说 2023-11-07 08:49:20

在《西游记》第五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描述:

正讲处,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是菩萨呼唤,木叉与善财遂向前引导,至宝莲台下。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这里面提到孙悟空在拜见菩萨时是: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这里的行为举止值得我们研究,一个倒身下拜;一个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我们知道以前悟空每次拜见菩萨时都是站立参拜,从来没有行如此大礼,这次又是为何?

其实这与此时悟空的处境相关: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因为被唐僧赶走,唯一可以达成正果的路也断了,人生已经没有了盼头,所以此时的倒身下拜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无助,更是一个人经受打击之后身体的自然反应,菩萨成了他的最后一刻救命稻草,也是他觉得最可依靠的人,所以此时的下摆更像是身体承受不住之苦的虚脱倒下;

再看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谈、只因未到伤心处”,在遭受巨大挫折,面对自己可以信赖、可以倾诉的人,先前的那种倔强再也绷不住了,所以泪水不自觉的留下来,嚎啕大哭,这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我们说孙悟空虽然手段多端、但并不虚伪,所以此处的哭绝不是虚情假意。

我们再看后文孙行者的表达,也显露了其真性情的一面: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孙悟空剧照

这段话表达了这么几层意思:

1、我老孙以前日子过的潇洒、从未守如此窝囊之气,主要是指唐僧念紧箍咒赶他走,做为齐天大圣却无能为力;

2、我之所以受如此之气还是因为受菩萨您的教诲和指派,是您让我“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所以你必须管我,管这件事;

3、在取经路上我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哪次不是豁出命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所以叫: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4、我这么拼命的目的很简单,我要:归真正果,洗业除邪。与过去的不光彩历史说再见,最终修成正果,实现我人生的价值,这也是你菩萨当时说的我唯一的出路,虽然你们谁都没有答应,但是这次你们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5、因为唐僧的无能,我现在很迷茫,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求菩萨你给指条明路,保护唐僧取经是您让我去的,目前老和尚要赶我走,是因为他不明白您的用心良苦,是他不给您面子,所以叫“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这里的“恩”绝对不仅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还有菩萨奔波劳苦的恩,因为在多次降妖的过程中都是菩萨不辞辛劳,所以唐僧不仅仅忘了我孙悟空,也忘了菩萨您,枉费了您的一片善缘。

所以我们看孙悟空面见菩萨时的哭不是装腔作势的哭,而是情到深处的情不自禁,是真情流露,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才会用了一句叫“木叉即引行者至潮音洞口,又见善财童子作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告菩萨。

这里的”告“不仅仅是告诉的意思,还有哭诉的意义在,但是虽然如此悲伤孙悟空却没有失去理智和方寸,依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全部表达,也侧面反映了其能力的强大,反应到当今职场中就是”即使你受了多大的委屈,你在向你的领导或者信任的人哭诉时也要遵循“哭归哭、闹归闹、但一定要有事说事,不要主次不分。”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