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神秘聚落,燕山南麓考古新发现,远古文明有新说

炎黄慈史 2024-10-17 14:00:24

燕山南麓惊现远古遗址群,考古学家正在逐一解码这些神秘的遗迹。

南庄头遗址、于家沟遗址等一个个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浮出水面,为我们揭开了8000年前这片土地上人类生活的面貌。

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等丰富遗物,折射出当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态。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考古发现或将颠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认知。

究竟这些远古遗址有何惊人发现?

南庄头遗址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高林村乡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海拔约21.4米,遗址现存面积约20000平方米。

1986年该遗址被发现后,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徐水县文物管理所随即进行试掘。

次年,北京大学考古系等单位联合进行了第二次试掘,两次共揭露61平方米。

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又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12平方米左右,同时又清理砖厂土坑之下的部分区域。

该遗址文化层共有六层,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出自⑤、⑥和⑤层下的灰坑与灶址中。

遗物方面,三次发掘共出土陶片55片,主要为口沿、器底和腹部残片,可分为夹砂灰陶与夹砂黄褐陶两类,烧制火候低,质地疏松,可能还处于平地堆烧阶段’。

可辨器形有罐和钵,罐的颈部有附加堆纹,肩部与腹部可见细绳纹,还有个别口沿存花边痕迹。

石制品仅17件,分磨盘、磨棒、石锤、石核和石片5种,个别磨盘的侧面可见麻点状砸击坑,发掘者推测磨盘废弃后可能用作石锤或石砧。

遗址内还发现一定数量由动物肢骨和鹿角制成的骨角器,分骨锥、骨笄、骨镞、骨匕、骨针和角锥,还出土少量有切割或烧烤痕迹的骨质、角质、木质半成品工具。

遗址内出土大量动物骨骼,以1997年的发掘为例,包括了蚌、鱼、鳖、雉、鸟、鼠、兔、狗、野猪、梅花鹿、小型鹿科动物、水牛等12种。

哺乳动物约占81.76%,其中又以鹿科为主,共占78.16%,狗、野猪、水牛所占比重均超过5%。

经鉴定,狗已是家养动物,但是由于数量过少,养狗和将其作为肉食资源之间可能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于家沟遗址

于家沟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虎头梁村西南约500米的于家沟内,坐落在泥河湾盆地中部桑干河支流的二级阶地上,海拔约865米。

1995~1998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共清理120平方米。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达7米,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发掘者将其统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上层与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其中出土的遗物包括陶片、石器、骨角蚌器和动物骨骼,陶片的陶胎较厚、质地疏松,分为夹砂黄褐陶和夹砂灰陶两类,根据残存部分推断,可能是平底器,个别有刻划纹。

石器以细石器为主,可分为石核、石叶、石镞和钻孔小石珠等。

骨角蚌器主要为骨管、蚌饰品和螺壳等装饰品:出土动物骨骼均为野生动物,主要有羚羊、鸵鸟、蛙、鼠类、狼、马、驴、鹿和牛等,其中羚羊所占比例最大。

东胡林遗址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侧清水湖北岸的三级台地上,海拔约400米,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

该遗址发现于196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清理出属于各个体的人骨和螺壳项链、蚌饰、骨镯、骨片等遗物。

2001~2005年,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又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80余平方米。

清理了墓葬、火坑、火膛等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类别。

其中,陶器多为腹部和底部残片,胎体厚、质地疏松、火候较低:陶色呈红褐或灰褐色,器形以平底盆为主,还有罐、碗等:器表多为素面,少数有附加堆纹和压印纹。

石器以打制为主,细石器次之,磨制石器最少,石料多取自近旁的清水河滩。

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大多加工粗糙,少数制作精细,运用两面加工法,刃部较为锋利。

细石器大多用燧石制作而成,加工较为细致,主要分石核、石片和石叶等。磨制石器则仅见磨盘、磨棒、斧、锛类器物。

另外还出土了石臼、用于研磨赤铁矿的研磨器和使用过的赤铁矿矿石。

骨器多使用动物肢骨制作,加工精细,有骨柄石刃刀、骨锥等生产工具,也有骨镯、骨笄等装饰品。

蚌器主要是用螺壳或蚌壳穿孔制成的装饰品。遗址内的哺乳动物骨骼以鹿为主,还有少量猪和獾,此外还出土螺、河蚌、蜗牛等软体动物遗骸。

转年遗址

转年遗址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宝山寺乡转年村西侧,白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面积约5000 平方米。

1992年,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调查时首次发现并进行试掘,1995年和1996年又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计500余平方米。

该遗址文化层厚达3~4米,共分四层,其中第四层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

出土陶器均为残片,共计70余片,以夹砂褐陶为主,陶胎疏松、硬度差、火候低且烧制不匀,可辨器形有平底筒形罐和盂,器表多素面,个别口沿下饰附加堆纹或凸钮。

石器数量达1.8万余件,可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盘状器等。

磨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和石容器等,细石器数量较多,有石核、刮削器、细石叶、雕刻器等。

西庙遗址

西庙遗址位于河北保定市涞源县西关村,1986年发现,出土遗物有陶片、泥支脚、石片、兽骨、核桃和木炭屑等。

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大多加工粗糙,少数制作精细,运用两面加工法,刃部较为锋利。

细石器大多用燧石制作而成,加工较为细致,主要分石核、石片和石叶等。

磨制石器则仅见磨盘、磨棒、斧、锛类器物。

另外还出土了石臼、用于研磨赤铁矿的研磨器和使用过的赤铁矿矿石。

骨器多使用动物肢骨制作,加工精细,有骨柄石刃刀、骨锥等生产工具,也有骨镯、骨笄等装饰品。

蚌器主要是用螺壳或蚌壳穿孔制成的装饰品。遗址内的哺乳动物骨骼以鹿为主,还有少量猪和獾,此外还出土螺、河蚌、蜗牛等软体动物遗骸。

转年遗址

转年遗址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宝山寺乡转年村西侧,白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面积约5000 平方米。

1992年,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调查时首次发现并进行试掘,1995年和1996年又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计500余平方米。

该遗址文化层厚达3~4米,共分四层,其中第四层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

出土陶器均为残片,共计70余片,以夹砂褐陶为主,陶胎疏松、硬度差、火候低且烧制不匀,可辨器形有平底筒形罐和盂,器表多素面,个别口沿下饰附加堆纹或凸钮。

石器数量达1.8万余件,可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盘状器等,磨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和石容器等,细石器数量较多,有石核、刮削器、细石叶、雕刻器等。

总之,通过对燕山南麓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梳理与认识,能够为辽西地区新石器聚落的起源提供启发。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大量房址和大型居住性聚落的出现看似是一个突发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在此之前,人群游动性就开始逐步下降,遗物种类、器物组合与加工技术也已经出现了改变。

这一由游动到居住的演变过程应该就是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萌芽期或发生期。

参考文献

0 阅读:0

炎黄慈史

简介:欢迎关注!